赛恩师bull小榄校区读书知世界

激光疗法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67240.html

昆虫记篇

1

《昆虫记》读后感

曹千越

黑夜中,一轮皎皎明月,似利剑穿透玻璃窗,射在那本彩色的《昆虫记》上。那彩色的光泽吸引了我,便走过去翻开了书,细细品味。

《昆虫记》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先生,这是一本候选诺贝尔奖的文学奖的好书。书中主要讲了法布尔观察各种各样的昆虫,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汇集成了一本昆虫故事。

在读完松毛虫后,我不禁抬起头,心想:虽然松毛虫十分淘气,喜欢在别人的松树上筑巢、偷吃松叶,可在它产完卵后,却牺牲自己身体的一部分,给孩子们做一件温暖的外套。原来所有动物和人们一样,都会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孩子们,果然母爱是伟大的啊。

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像松毛虫这样的动物,比如相貌丑陋的被管虫,仪表堂堂的西班牙蜣螂,娇小的赤条蜂等等。被管虫产完卵后,为避免孩子们受到外来的侵扰,他们会把门封闭起来,此时她只剩下一件仅有的衣服了,可最后她还要用自己的身体做一道屏障,保证孩子们生活的安然无恙,最后死在新屋前,为子女做最后的贡献。

西班牙蜣螂在平时不会制作粪球,但在它产卵的时候,会把收集的材料都制作成粪球,然后留给未来的孩子们吃。

赤条蜂在捕捉完猎物后,并不会将猎物全部杀死,而是将猎物麻醉。她的原因很简单,她要让她的孩子们一出生就能吃上美味的食物,但如果杀死猎物,它们就会腐烂,就吃不出那么好的口感了。

大自然中除了母爱,当然还有生命之间的弱肉强食。最令我记忆深刻的还得属蟋蟀,它发出的声音清脆动听,不像蝉,听多了使人昏昏欲睡。它比起那些无限大的物质,更一个鲜活的生命,也更能引起我的兴趣。宋老师也带领我们读完了这一篇,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鲜活的生命力。

而寄生虫和螳螂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都是罪大恶极的两种昆虫。寄生虫没有优点,他只会偷东西、吃掉别人的幼虫。而螳螂是个外表美丽,但凶狠至极的虫,当他看到其他昆虫时,无论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分个高下。

其实,这本书最能吸引我的,就是生命!生命啊,它是伟大的,就像蟋蟀中说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比起那些没有生命的东西,会更加有意思。

屋内灯火昏暗,但这本《昆虫记》已经照亮了我的心里。我默默的合上了书,但松毛虫的一丝细腻的绒毛,螳螂细长大腿上的一根锯齿,被管虫黑白相间的条纹已深深留在了我的心里。我想,我已经爱上了这些小不点们。

指导老师宋淑秋

2

读《昆虫记》有感

兰子尧

立春时节,天朗气清,晨光穿过缕缕寒流,透过纱窗,轻轻泻到我的手中翻动的《昆虫记》,书页受到暖阳的爱抚,散发出阵阵书香,直沁肺腑,令人心旷神怡。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耗用50年的精力完成的巨作,在全球享有盛名。这本书详细深刻地描绘了几十种虫出生、捕猎、繁殖、工作的精彩瞬间,并加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评价,语言风趣幽默,生动活泼。法布尔在晚年时出版了《昆虫记》最后几卷,被世人称为“昆虫诗人”。鲁迅曾评价《昆虫记》“一方面用人性关照昆虫,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用虫性反观人类生活,思考人类的生存状态,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等,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或许是上天有些妒忌这位伟人,法布尔不幸在领取诺贝尔文学奖前夕与世长辞,估计这也是全世界的遗憾吧!

我与《昆虫记》的相遇是偶然的,当时的我沉浸于动植物的世界,于是毅然捧起了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当我翻动书页,细细品读之时,一个名字映入我的眼帘——“法布尔”。古人云:“取其精华而读之",我在赛恩师宋老师的指点下,开始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在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发现了一个知识的宝库,一个微型世界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松毛虫脱下自己的绒毛,给孩子当被子;金步甲交配后吞噬自己的伴侣;食粪虫在孩子出世前为孩子准备可口的“蛋糕”。各种小生灵面对死亡的镇定,面对生存的渴望,令我震惊不已!

书中《螳螂》这章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地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的生命在完结以后,另外一些物质的生命又重新开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我对此深有感触,觉得作者对世界看得很通透,当很多人还在疲于奔命,甚至勾心斗角的时候,上天早已从容地安排好了一切:螳螂手持大刀,威风八面,连幼鸟和小型爬行动物都敢攻击,威风凛凛的蝗虫也难逃它的魔爪;而在生命最初,螳螂幼虫却会遭到蚂蚁的攻击,而蚂蚁又是鸡的食物,等鸡长大了,它又会遭到人类的大量宰杀。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生与死的过程,说得直接一点,没有死就没有生。如果没有生,世间就不会有新的生命,各个物种的基因将无法传承和延续;如果没有死,就会不断有新生物种来到世界上,地球资源有限,迟早会被消耗枯竭,到那个时候,谁都无法存活。

澳洲的一个事例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道理:因狼群攻击绵羊,当地牧人组织捕狼,当最后一匹狼倒下后,羊群泛滥成灾,牧场枯竭,当地居民不得不重新引进狼群。

世间万物都是循环而生的,正如春夏秋冬不停轮回,冬天到了,春天就不远了。生与死的循环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我们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

日落西山,晚风拂面,斜阳那金红的光束射过来,温柔地抚摸着人间。我百感交集地放下手中的《昆虫记》,但百里香枝头那蟋蟀鸣声里的一个音符,干树杈上蜂巢里的一滴甜蜜,还有螳螂捕食时的飒爽身姿,都已经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夜里,我枕着一窗虫鸣安然入睡,梦中只觉得前方一片光明……

指导老师宋淑秋

3

《生命的意义》-昆虫记读后感

刘翘珲

阅读,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道路。读书必须读好书,前提是它已经经受住了漫长的时间考验,它在时间的风雨中反复剥蚀过,终未能泯灭它的光芒,而《昆虫记》显然做到了。

《昆虫记》是法布尔用他一生时间与精力所创造的,是史无前例的动物巨作,打开《昆虫记》,蜘蛛蜜蜂等许多人们熟知的昆虫进入人们的视野里,从它们的生老病死之中,喜怒哀乐里,幸福危险之间感悟出从中的人生道理。《昆虫记》原著长达十卷,每一卷均由许多章节组成,每一种昆虫所占篇幅不尽相同,在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20世纪20年代已经有了汉译本,到90年代末,再度掀起法布尔热,出现了多种昆虫记的摘译本,缩写本,甚至全译本。

每种昆虫都有一种自己的生活方式,松毛虫选择了集体生活,它们一起筑窝群居,一起吃针叶,这种集体生活让松毛虫变得有自己的规矩,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念油然而生。松毛虫是在松树上盘踞着的一种昆虫,素有结队毛虫之称,它们总是排着队,一条跟着一条,有条不素的去寻食。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同一个目的而前进,这是它们的力量。歌德曾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它干什么,单枪匹马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考的人的最高需要。”这也说明了团结的重要性,是一切成功的理由,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信仰。

在松毛虫的生活里,不管是在自己的家还是在别人的家中,松毛虫总是不停的帮忙加固,使其成为铜墙铁壁,松毛虫的世界里并没有私人与公共之分,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诠释得淋漓尽致,每个人心中都有别人,用自己的行动为大众着想,因为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在享受着别人的奉献,这就是松毛虫给我的最大哲理。

当然,除了松毛虫,还有凶猛残忍的螳螂在那儿挥动着自己的大刀,威风凛凛,那性情狠毒的黄蜂的螯,每一次的咬合,都伴随着一个昆虫生命的消失,与充满母爱的西班牙蜣螂......

但松毛虫诠解的生命的意义,团结与奉献,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交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最重要的人生底线。

天色入夜,一股清凉的夏风向我吹来,也吹动了那曾让陶醉其中的《昆虫记》,它向我所诠释的生命意义、母爱情深、凶猛狠毒......是让我此生不能忘怀的,也让我对这个陌生的昆虫世界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

指导老师宋淑秋

4

《昆虫记》读后感

方渊超

烈日当空,空气都变得炎热.我待在凉爽的房间内,品味的那本远近闻名的《昆虫记》。它的魅力让我不由得翻看下去。

它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在荒石园内耗时50年的巨著,现在已经出现了多种摘译,缩写,全译本。我在这个寒假,坐在房间内,小蝇虽然在我耳边飞,我却无动于衷,我一页一页的遐想,脸上有遮不住的喜悦。我从书中看到了团结一心的松毛虫;看到了凶猛狠毒的螳螂;看到了聪明机智的蜘蛛。但让我最感动的是西班牙蜣螂对子女的爱,它并没有做粪球的天赋,但为了子女会仔仔细细的制作粪球。这让最具有作粪球的圣甲虫都自愧不如。在等待子女孵化期间甚至会不吃不喝,直到子女打破粪球出来。

我想到了我们的母亲,历经十个月的痛苦才将我们生下来。在《昆虫记》里,我从被管虫身上看出衣物对它们比食物更重要;从蜘蛛身上得知它的网有丰富的几何学;甚至我还从蜣螂制作的“面包”中知道了比喻的奇妙;从蟋蟀的琴弓中体会到拟人的美丽;从黄蜂的工作中了解细节的作用。

法布尔也是我学习的对象。他观察细致,把难以捕捉的信息从眼记在书中;他坚持不懈,靠兴趣和自学,完成了十卷的《昆虫记》;他热爱大自然,书中的每一只昆虫都在歌颂大自然,他的《昆虫记》誉满全球,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思想,知识,哲理的文学形式,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美好。由此,我看到了昆虫无限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每一只昆虫都有自己的生命,虽然很小很小,但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关爱。这让我心中感到对我踩死的无数只的蚂蚁的愧疚。

午餐铃已经响过很久了,阳光已经变得和煦,空气中已经不再炎热。我合上书,推开门,望着远方,那勤勤恳恳彬彬有礼的矿蜂;那呕心沥血机智聪明的迷宫蛛;那千变万化喜爱干净的萤火虫,有些物种已经不在。但那些生动美丽的昆虫与法布尔的身影,永远印在千万读者的心里!

指导老师宋淑秋

5

读《昆虫记》有感

黄可馨

斜阳西坠,夕阳胭脂红的脸上透出几分娇羞,杂乱无章的云霞中徐徐下层,它把蔷薇色的余晖,闪烁不定的蒙在那本《昆虫记》上。此时的我在余晖下细细品味着这本家喻户晓的《昆虫记》,竟没发现时间的流逝,不禁继续翻看下去。

这本书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融入了作者40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以人性关照虫性,将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融为一体,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文中,法布尔将他在荒石园对昆虫的研究和与昆虫发生的趣事都一一写了下来。在我看来作者对昆虫抱有深厚的喜爱,令人惊讶的是字里行间似乎都在写一个人,而不是一只只小昆虫。我特别喜欢他把昆虫当人写,不但写出了昆虫的生命,更写出了他对昆虫的喜爱。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天色也越来越暗,我却毫无察觉,而是手不释卷继续翻看着。

在书中,昆虫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法布尔记录下来,每只昆虫也都和人一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想到这里我便回想起了松毛虫这一章。松毛虫是盘踞在松树上的一种毛虫。团结起来,与蚂蚁有得一拼,具有“结队毛虫”之称。文中,法布尔有说过,它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向前,而且排队的时候,一条跟一条。在那之前,我总以为这类昆虫除了懒,就没什么特点了,这下总算真相大白了。

然而说到黄蜂,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凶狠、恶毒,但是作者法布尔却将黄蜂们温柔的一面详细的写了出来。他将黄蜂细心照顾幼虫时的举动写得淋漓尽致,十分的具体,好像生怕别人看不懂,法布尔对昆虫的仔细研究,对全世界的贡献是遥遥领先于任何人的。

我细细品读着,手中的黑笔在纸上刷刷地挥动着,每一页都写了各种不同的笔记。回想起全书内容,我心头一震:大自然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只昆虫,它们的生命力都是如此的顽强,每只昆虫都有不同的特点。看完《昆虫记》后,更是加深了我对大自然的喜爱,让我流连忘返。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疲倦的月亮半遮半掩的躲在雾霭之中,星星布满了整个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了书上,我思绪万千的合上了书本,然而我心中已经有了万种风景:神秘池塘里的一泓清水,蟋蟀歌声中的一个音符,松毛虫吐出的一缕丝线,和那些流传千百年的昆虫知识……

指导老师宋淑秋

6

《读昆虫记有感》

李梓杰

夜色寂静,月色蒙蒙,独自一人坐在家中,我托腮静坐,一旁的《昆虫记》,默默的躺在斜上方,我静悄悄的拿起她,拂去书面上的一层薄灰,映着月色翻开了第一页。

书中讲了法布尔耗费毕生精力去观察昆虫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向我们描述了渺小的昆虫世界和神奇的大自然乐趣。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称为昆虫的史诗,这本书是法国作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昆虫记不仅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在科学的历史上,也有着一种毅力不倒的王者地位。

这一本《昆虫记》改变了我对昆虫的看法,原来昆虫也可以这么美,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燕子与麻雀,在一处陡峭的悬崖下面有一颗裸露着的宽大岩石平台,平台上的山脊如据齿一般,有一天,法布尔到这里的巨石下采集植物标本时,竟然发现一群墙燕在半空盘旋,再仔细看岩石时发现峭壁下居然附着很多球型的窝巢,昆虫尚且对生命如此坚持和渴望,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像墙燕一样勇敢地应对困难,更应该顽强的拼搏,乐观向上。

人类对于宇宙而言,大约只是一粒微尘罢了,昆虫对于人类亦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群体,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群体,才能让我们感受到昆虫世界里最为细腻的情感,甚至是生命。

大片大片的黑肆意蔓延天空,我默默的把《昆虫记》放回原处,那屋内的灯火也暗了下来,但是那林子里的一声声蝉鸣悬崖上,燕子展翅高飞和蟋蟀的独自欢唱,却在我心中慢慢发亮。

指导老师宋淑秋

7

《聆听大自然的歌声》

郑丞晓

日出东山,大自然快乐的音乐,此起彼伏,弱小生命对自己生存快乐的颂歌,经让我忘记了苍穹的美,完全沉寂于大自然的世界之中了。

哗啦啦,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跑,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森林在低唱,蟋蟀在弹琴……十几种柔美而精致的声音化成了美妙的交响曲,给那些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了青春的活力。醺人的阳光如同美酒一般,陶醉了大自然的一切,得那些旁观者不禁翩翩起舞,他们在曼妙的旋律中舞动着她的裙摆,这里仿佛开了一场特别的演唱会。沙沙沙,在一旁观看已久的大树,也按耐不住了,露出了他那沙哑而又莫名美妙的声音,日当正午阳光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如同彩灯一般,照向了大地一群又一群的鸟儿飞上了苍穹,徘徊在演唱会的上空,发出了一抹一抹柔和的叫声。一切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夕阳西沉,太阳收捡了早时耀眼的光芒,把最后的一缕余晖洒向了大,仿佛是会场结束的彩灯,一切事物归回平静。

而我在这里感到了大自然那鲜活的生命力,大自然是我们土地的灵魂,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大自然的声音都是一个个快活的标点符号。

指导老师宋淑秋

8

《聆听小鸟的声音》

蓝梓铭

旭日东升,我被一种小小的,有生命的声音给吵醒,我随声去找,于是我在我家屋顶发现了这一个小东西。“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的声音在我耳边回荡着,我转身一看既不是鸡叫也不是猫叫,抬头一看,见到数十米的一棵树上,有一只小鸟枝头上欢乐的叫,像是在唤醒世界。

突然有一阵风刮来,树摇,大自然全部事物都在赞扬它,听着听着,我被它带进一个属于它的世界中了,那音乐,既精致又美妙。或许,它就是土地的灵魂。

它的音乐是最好听的,不像狗那样,小孩一听它叫,就被吓得魂不附体。而小鸟的声音很美妙又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小鸟的声音让我忘掉烦恼,那声音美妙绝伦;那声音行云流水。

听了小鸟的声音,谁不能不得赞美小鸟呢?小鸟很小,很卑微,但它的声音很美妙,很动听哦!

指导老师宋淑秋

9

《聆听鸟的天堂的声音》

袁柏晞

一片小湖,一望无边,碧绿的颜色,非常安静,使人神清气爽,小湖中央,一片荒无人烟的小岛,对,这就是有名的“鸟的天堂”!

小岛上碧色欲流,还有一大片柏树林,小岛非常热闹,像在过年似的;鸟儿飞过来,又飞过去,好像在拜年似的。雄鸟纷纷拿出自己的食物:虫子,米粒,还有一些面包渣。送给同伴们。雌鸟们有的在呼唤自己的小鸟,有的在呼唤雄鸟,还有的停在有阳光的树枝,多么自由啊,多么快乐啊。!

当我们的小船慢慢靠近小岛,我以为鸟儿们会害怕的飞走,但并没有,鸟儿们只是观察了一下我们,确定我们不会伤害他们,就各自疏散。有几只大胆的鸟儿飞到了我们的小船上,上上下下地打量着我们,还有一只小鸟宝宝飞到了我的手上,啄食着我手中的面包。小妞,宝宝的眼睛像两颗正在眼眶中的黑宝石,羽毛非常蓬松,柔软,全身成流线型结构。

指导老师宋淑秋

10

《黄蜂与螳螂》

何炜诗

午后的太阳,垂直地射着,泛着涟漪的澄清的水面上闪着鲤鱼鳞班的光彩。在公园里发生了一场黄蜂与螳螂的大战。一只身长7cm的黄蜂与一只大约身长6cm的螳螂正两人你看我,我看你,互不示弱,好像用眼睛已经打败了对方了。螳螂有一对大镰刀,全身上下都是翠绿色的,螳螂的头呈倒三角形,两侧各有一只腹眼。而黄蜂有一根长5毫米的针,这是一根毒针,据说只要被刺了就会死亡。有六只带钩子的脚,全身上下是黄黑白三色。

战斗开始了,螳螂用前臂首先对着黄蜂发起的攻击。黄蜂被螳螂的前臂抓的死死的,动弹不得,螳螂拼命地拍打着黄蜂,让黄蜂没有反抗之力。黄蜂既逃不了也动不了,这时黄蜂疯狂的啄着螳螂的身体,螳螂似乎有些不行了,但他依然与黄蜂打战,黄蜂以守为攻,一个劲的啄螳螂,螳螂翻了个身,两个停了一会儿,黄蜂猛冲过去,用毒针想刺死他,可螳螂往后一退,黄蜂摔倒在地上。大黄蜂很快飞了起来,凶猛的攻击,螳螂似乎有些支架不住了,蝴蝶、蜜蜂,都过来凑热闹了,“加油加油!”经过几次的打斗,螳螂的头被黄蜂咬掉了,螳螂倒下了,黄蜂得意的飞走了。

大黄蜂带着螳螂回到了巢中,享用她自己辛苦打斗回来的猎物。

公园里恢复了一片寂静。夜晚,皎洁的月亮挥洒大地,她是那么温柔、高贵。照在草丛中,带着新鲜的夜气交织在一起,沁人心脾……

指导老师宋淑秋

11

《黄蜂》

关雅文

淡蓝的昏暗的天际,犹如被伟大的画笔抹了一道蔷薇色的飘带。

在清晨的森林里一种可怕的昆虫苏醒了,它身穿一件黑黄相间的条纹紧身衣,脑袋上长着两根又细又长的黑色的触角,尾部长着一根5毫米,可以发射剧毒的针嘴,长着一副强有力的螯,可以轻松夹断任何东西,他就是风中数一数二的力量型种类——大黄蜂。

听说大黄蜂体长最长可达7厘米,一只雌蜂飞出蜂巢到神秘的大自然里寻找他的猎物不一会儿,他找到了目标——一只螳螂。

此时,艳阳高照黄蜂与螳螂进入了僵持的状态,突然大黄蜂向上一跳,率先向螳螂发起攻击,螳螂也不甘示弱地迎了上去,大黄蜂用力扑闪着翅膀,仿佛在恐吓对方,螳螂丝毫不领会,不一会螳螂与大黄蜂扭打在一起。一会儿螳螂用它前足勾住大黄蜂,一会儿大黄蜂用他的尾针挑动着螳螂。很快螳螂被大黄蜂压在身下,本来螳螂还有反击的机会,可是他晚了,大黄蜂早已用强有力的螯绞断了它的脖子,就这样,螳螂一命呜呼,又一位曾经的枭雄悄然堕落。

此时,森林里的打斗早已结束,大黄蜂,带着他的胜利品回到蜂巢与她的好姐妹们享用。

指导老师宋淑秋

12

《马蜂与大黄蜂》

李佳阳

空中、地上都是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红,从上到下整片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个都像火镜的焦点,晒的东西要发火。

今天我们一家来龙山公园玩,我玩了一个上午已经没有力气了,随便找了一个花坛边的椅子坐下来,发现大部分的花朵上都有一只马蜂,突然一朵花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与其他花朵不同的是,这个花朵上面有一只大黄蜂,这一下我就来了劲,我马上跑回车上拿了两个瓶子,还有一张网,我捉了8只马蜂,又捉了一只引起我注意力的大黄蜂,我把它们分别装在了两个瓶子里面。

这两种蜂身体明显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每部分都由若干环节组成.头部由6个环节愈合而成,成体已无节的痕迹.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腹部由3~12个环节组成,大多数为10~11节。只是大黄蜂看起来明显比马蜂要霸气一点。

回到了家中,我找了一个透气又透明的盒子,把盒子中先放好五分之一的土后,再放入一滴蜂蜜,接下来又把马蜂和大黄蜂一起放了进去。

那几只马蜂好像商量好了似的,一起飞向这堆蜂蜜,而那只大黄蜂一下子冲向它们那里,一会儿就抢占了它们的地盘,有一只马蜂吃得特别专心,

大黄蜂心中就特别的不爽,结果那只马蜂被大黄蜂掐住脖子窒息而死,大黄蜂便顺利的占有了战利品,我心中闪过了一个想法,以强欺弱,这是世界上很自然的规律,就像马蜂和大黄蜂一样,斗争无休无止。

指导老师宋淑秋

13

《黄蜂》

杨晨

太阳把地面灼烤得焦干滚烫。

我周日随着父母去江门爬圭峰山,到了半山腰,我渴了,我与朋友坐到旁边的长椅上休息。我拿出我最喜欢的蜂蜜来做蜂蜜水,有一勺蜂蜜漏到了大石头上。一群小蜜蜂飞了过来吸蜂蜜,许多的小蜜蜂围成一个圆圈,争抢蜂蜜,突然一只大黄蜂飞了过来,似乎向小蜜蜂们说:“走开走开,这是我的地盘”。小蜜蜂只能无奈地飞开,两只小蜜蜂,贪吃又不怕死,还在恋恋不舍地吃蜂蜜,黄蜂怒了,飞到小蜜蜂旁,用它的毒针轻轻地,把它杀死了。

另一只小蜜蜂为自己的同伴而奋争,但终究敌不过,只得悻悻飞走了。

黄蜂尽情的吸着蜂蜜。我细细的观察他的身子,黑黄相间像斑马一样。但其他小蜜蜂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食物被抢,但又不敢抢回来,无辜而又无奈的样子,我心中也为小蜜蜂们感到愤愤不平。但是昆虫世界就是这样,弱肉强食,以大欺小。

黄蜂把蜂蜜吸完了,他准备回巢了,我一路跟着他跟到了它的巢边,忽然“嗡嗡嗡”的,许多幼蜂飞过来时,黄蜂将它抢过来的蜜汁一滴不剩,全都耐心的喂给了幼蜂。

原来他不是为了自己抢小蜜蜂的食物,它是因为要喂给幼蜂吃。

因为这一幕,我高高兴兴的伴着火红火红的夕阳回家了。

指导老师宋淑秋

01

02

03

04

05

滑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jj/5350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