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学学中教昆虫一家亲活动反思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教中学学中教

——《昆虫一家亲》活动反思

工作室成员王静

《昆虫一家亲》是幼儿园整合性家园共育资源包·成长快乐《做中学1》大班下册的一节科学领域的科学探究活动。

这节活动采用了我园推广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主题活动导入、主题活动形成过程、主题活动延伸三部分进行组织活动。活动导入部分我为幼儿创设了毛毛虫邀请家人参加生日聚会的游戏情境,可是毛毛虫却将蜈蚣和蜘蛛送回了家,并提问幼儿这是什么原因呢?提出问题,埋下伏笔,激发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活动导入部分激发了幼儿的浓厚兴趣,效果良好。

主题活动形成部分我分四步来完成。首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毛毛虫请进门的蚂蚁、蜜蜂、知了的身体特征(身体的部位、头部的特征、翅膀、脚)来探究这些虫子的共同特征,从而总结出昆虫的身体特征,让幼儿知道昆虫身上都具有这些特征,以此来判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然后,紧接着师通过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毛毛虫的小秘密,让幼儿知道原来毛毛虫经过蜕变,它也是昆虫。第三部分师通过设计游戏“谁可以参加生日会”来引导幼儿区分哪些虫子属于昆虫,哪些虫子不属于昆虫。最后,让幼儿自己总结回答:为什么蚂蚁、蜜蜂、知了被请进门了,让蜈蚣和蜘蛛回家去了的问题,与前面活动导入部分提出的问题相呼应。开始引导部分应该是主题活动形成过程的重头戏,再进行这部分活动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自己观察、探究出昆虫的身体特征,同时通过观察活动,我发现幼儿的空间感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部分幼儿再观察事物时不能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前往后的逻辑顺序来观察,教师在此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毛毛虫的小秘密这部分通过视频的形式,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活动游戏部分幼儿大多都能对昆虫做出准备的判断,活动设计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达成度较高,另外毛毛虫邀请家人参加生日聚会的游戏情境始终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参与兴趣浓厚,并能紧跟老师的引导思路,活动效果良好。

这节活动的三维目标达程度较高,无论是目标的准确度还是幼儿的参与度都非常的好。但教师引导方面还存在着上述问题,我会通过我园着力推广的精彩课堂“”游戏情境教学模式深度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并通过教中学、学中教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温馨提示

工作室平台经过四年的运行,目前用户达到了多人,每天浏览次数保持在余次,用户遍及全国各地幼儿教育工作者,推荐的部分稿件被学术期刊刊发。

为了进一步办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ms/535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