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与它们的保险梦

3月12日,中国平安发布了年全年财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增长20.6%,而其中八成以上都是保费收入。

平安作为中国保险业的老大,在体量如此大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高速增长,说明整个保险行业的市场依然很大。

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在流量红利见顶的互联网下半场,如何为流量变现,成为每个巨头都在思考的问题。

金融是每个互联网巨头都想染指的业务,而保险毫无疑问成了金融里除了现金贷以外最想争夺的一块蛋糕。

今天不聊现金贷,今天只聊保险——互联网保险。

相比于现金贷业务的强监管与高风险,保险业务可以说是得到政策高度支持金融业务。而且获得的保费收入,可以设立资金池,国家也支持利用保险资金进行市场投资。

因此,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保险业务可以轻易地将流量变现,变现的资金可以在符合保监会规定的情况下自由支配。无论是缓解企业经营资金压力,还是用于对外投资扩张,都是妙不可言的。

另外,区别于传统保险大量的线下经纪人模式,互联网保险带来了全新的用户体验。很多人买保险就是怕被保险经纪人忽悠,不愿意与保险经纪人面谈,更喜欢在网上自主决策,而这也是互联网巨头们所擅长的。

不过互联网保险并不是每个互联网公司想做就做的。毕竟,横亘在每个巨头身前的都有一个巨大的阻碍——牌照。

保险牌照从高到低分为三类:公司牌照、经纪牌照与代销牌照。

公司牌照等级最高,审批很难,现在已经很难拿到了。

而经纪牌照与代销牌照也开始收紧,只能花高价收购,才能进入互联网保险的赛道,很多互联网巨头不惜成本大幅溢价也要收购一个持牌公司,像极了几年前的支付牌照。

目前,阿里与腾讯两大巨头的牌照是最全的。京东在18年底才通过入股安联财险拿到公司牌照拿到一块公司牌照。

除此之外,百度、头条、新浪、美团和小米也有了经纪牌照,滴滴和唯品会拿到了代理牌照。

不过,代理牌照灵活性和自主决策性就小了很多,话语权也小了很多。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互联网巨头还是会往上去争取更高级别的牌照,哪怕付出更高的代价。

市场是很大,前景是很诱人,但是拿到牌照之后,又应该如何去跟传统的深耕保险市场几十年的保险巨头竞争呢?

阿里和腾讯给出了答案。

互联网保险如何突围

光有流量并不足以使得互联网巨头们打开巨大的互联网保险市场。

1、先看阿里

由于拥有蚂蚁金服,阿里是最早进入互联网保险赛道的巨头,也是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覆盖最全的。

阿里不仅入股众安保险,同时也开始自己做。

刚开始蚂蚁的保险产品也是不温不火,但是深耕多年也不是没有成效。

蚂蚁金服的保险涵盖健康、人寿、意外、财险、车险以及跟电商高度绑定的运费险等,产品矩阵非常全面。之前多是代销其他公司的保险,自己提供流量。

但是一款“好医保”的医疗险推出之后,一下就成了各大保险自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它以超高的性价比,超低的投保条件,迅速成为保险界的网红产品。再加上支付宝对其大量推广、运营,迅速站稳了医疗险的头部位置。

2、再看腾讯

腾讯的保险业务相对于阿里来说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只要方法对,弯道超车也是有可能的。

腾讯想要弯道超车,当然还是借助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ly/5387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