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马云的表决权从5346降至6

1月7日,蚂蚁集团再度发布整改公告,涉及马云等十名自然人,以及杭州君瀚、杭州君澳、云铂投资等多家公司。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依然是马云。

据悉,马云不仅被终止了一致行动人,表决权也从53.46%降至6.2%,当初的50%+的“一票否决”被拿下。

从阿里巴巴、淘宝网到蚂蚁集团,可以说马云曾经是核心人物,但如今这些全部在“去马云化”,同时也逐渐步入正轨。

那么问题来了,蚂蚁集团是如何发展起来,当初又存在哪些风险,未来发展会有想象吗?

蚂蚁集团发展史

年5月,马云创建了淘宝网,系阿里巴巴旗下的网购平台,也是亚洲最大的购物网站之一。

淘宝一经创建,就受到了消费者热烈的欢迎,用户也爆发性的增长。很快,就遇到了新问题。

很多用户在进行交易的时候,选择在同城,这样可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不违背了淘宝网的初衷了吗?

没办法,在网上交易,往往是用户先付钱,几天后才能拿到货。遇到不良商家,哭都没地方哭。

这种被动、效率低下的交易方式如果不改变的话,淘宝网永远也发展不起来,于是支付宝就诞生了。

支付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最初为淘宝网旗下的一个部门。

年12月,支付宝独立运营,并逐渐增加了生活服务、理财、保险、公益等多个场景。

很快支付宝同样也遇到一个难题,那就是用户体验太差,交易成功率不高。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们购物的时候,需要通过网银将钱打给淘宝的对公账户,然后卖家发货,买家收到货后,检查无问题后,支付宝再将钱款打入卖家银行账户。

要知道,对公账户转账是需要缴纳一定的手续费的,尽管比例很低,但是也扛不住不淘宝庞大的体量啊!

到了后来,支付宝干脆给每个用户设立虚拟账户,钱先进入虚拟账户,然后再统一打款。

随着淘宝网快速的发展,支付宝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紧接着支付宝又遇到新的问题。

有一次,马云体验了一下支付宝,结果大发雷霆。在大会上公开批判:“支付宝是烂到极点的产品,如果不改正,将采用新的支付方式。”

怎么回事呢?原来当时使用网银支付平均需要跳转7次页面,用户体验差到极点。

根据调查,平均每跳转一个页面,客户支付的流失率就增加5%,再加上插U盾、输入动态口令等操作,简直不要太繁琐。

马云发火后,支付宝团队意识到“事大了”,如果不抓紧解决,解散整个团队都有可能。

于是支付宝团队认真反省了4天4夜,最终拿出了一个方案——“预放保证金”

就是,支付宝先向银行预放一部分保证金,这样银行有了利益没了风险,就放心的和支付宝合作了,跳转页面的问题也得以解决了。

年底,支付宝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重点银行,北上广深等地方银行都达成了协议。

年7月,阿里、雅虎、软银签署协议,支付宝独立,但上市时需要给予阿里巴巴一次性现金回报。回报额度在20—60亿美元之间。

支付宝独立后,又增加了余额宝、花呗、借呗等业务,公司快速的发展。

年3月,支付宝母公司更名为蚂蚁金服,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开始筹划上市工作。

蚂蚁集团风波

年4月,蚂蚁集团上市前夕,央行紧急约谈蚂蚁集团。

有人认为,蚂蚁集团被盯上,是因为马云的大嘴,其实并非如此,当时的蚂蚁集团的确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当时在支付宝上,可以购买超过种理财产品、超过种保险,而且还是国内最大的微贷平台,真的很厉害。

支付宝的月活用户达到了7.11亿,各类贷款达到了2.15万亿,而当时的工商银行普惠贷款仅增加了亿元。

更重要的是蚂蚁这2.15万贷款,并非来自蚂蚁集团或者阿里巴巴,而是其他的银行,蚂蚁自己的资金只占了2%。

说白了,就是蚂蚁集团直接搞了一个50倍的杠杆贷款。一旦出事,可不得了。

此外,蚂蚁集团的贷款客户绝大部分不是工行、建行这种传统银行的中高净值客户,而是普通用户,甚至低端客户。

这些客户没有太多的固定资产,没有可抵押的物品,甚至有的收入都不稳定。

根据调查,70%的花呗用户没有信用卡,80%的借呗用户不是工行、建行的中高净值客户。

事实也是如此,年供货商银行利润高达亿,而蚂蚁集团的盈利仅为亿。

但是,蚂蚁集团的花呗、借呗铺的太大了。

当支付宝的用户达到10亿时,它已经无法再增长了,至少无法高速增长。当用户无法增长时,风险就来了。

试想一下,一个用户使用了花呗、借呗之后,大数据根据算法会让这批用户想办法花的更多、借的更多。

而没有使用过花呗、借呗之后,大数据也会根据算法想尽方法让这批客户变成真实的用户,让他们使用花呗、借呗。

信用的雪球越滚越大,而且监管不到位,那么一旦出现问题,就如同美国的次贷危机。

所以,蚂蚁被监管、被约谈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马老板偏偏不信邪。

马云先是提出了一个新名词“Techfin”,这个新说法,意思是蚂蚁属于科技公司行列,而不是金融公司,所以蚂蚁应该跳出监管森严的金融公司名单。

年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的演讲彻底点燃了监管部门整顿蚂蚁的决心。

马云说: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的风险,因为中国金融根本没有系统。”;

“现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这种思想的存在害了很多企业家。”;

“巴塞尔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中国缺乏金融生态系统的风险。”

我们从这三句话,可以看出马云的要求:

1、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应按照银行的标准被监管;

2、蚂蚁集团没有风险,是金融创新;

3、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必遵循巴塞尔协议,企业可以自行制定风险评估标准。

这样的谬论,这样的胆大,这样的妄为,其结果可想而知。

蚂蚁集团整改

蚂蚁集团存在的风险很大,股权也错综复杂,涉及到的人也很多,需要下大力气整改。其中有两次整改,对蚂蚁集团影响很大。

第一次大整改

成立蚂蚁消金,纳入银保监局监管。南洋商业银行、国泰世华中国等成为蚂蚁股东。

蚂蚁消金推出亿增资方案,引入杭州市政府,杭州政府控股的杭金数科出资18.5亿占股10%,头一次进入蚂蚁消金股东大名单,并将在增资完成后位列蚂蚁第二大股东。

通过增资进入蚂蚁的还有舜宇光学、传化智联。

花呗更名为信用购、借呗更名为信用贷,同时进入蚂蚁消金,成为蚂蚁消金的专属品牌和业务。

这次整改后,蚂蚁的核心房贷业务被国资接管了不少,蚂蚁集团的控股权直接被压缩了50%。

蚂蚁的第二大股东杭金数科、第三大股东南洋银行背后都是国资。

此次整改也意味着,蚂蚁集团平安着陆,信贷堰塞湖暂时安全。

第二次大整改

1月7日,蚂蚁集团公告,将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最终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蚂蚁集团的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公司进一步与阿里巴巴脱离。

在投票权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蚂蚁集团之前的表决权,基本控制在马玉及其一致行动人上,马云通过错综复杂的交叉持股,拿到了蚂蚁集团53.46%的控制权,是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

此次调整就是要终结马云50%的控制权,具体如下:

终止马云、井贤栋、胡晓明、蒋芳一致行动关系;

井贤栋、邵晓锋、倪行军、赵颖、吴敏芝将通过股权转让分别持有云铂投资20%的股权,

云铂投资从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退伙,不再享有蚂蚁集团的利益。

简单来说就是:马云对蚂蚁集团的表决权从53.46%降至6.2%,一致行动人也没有了,云铂投资和蚂蚁集团没有任何关系了。

其实,人很多时候还是要想开点,马老板现在不愁吃不愁喝,也不缺少名气。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留过就行了,不能都是你的啊!

马云走后

马云的离开其实是好事,还是那句话“不能都是你的”。

当初就是马云看的不够开,自认为是风清扬。而《笑傲江湖》中的风清扬,看到华山内斗两败俱伤后,深感愧疚,遂隐居思过崖,封剑归隐,立誓从此不再涉足江湖之争。

所以马老板这个风清扬还是不够洒脱啊!

当年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还拿着53%的蚂蚁金服啊!

如果当初也卸掉蚂蚁金服这个“包袱”,拿着6%的表决权,不是很舒服?

但即便如此,马云也得不到风清扬的“真传”。据悉,马云早在去年夏季就到了日本度假。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马云与家人在东京市中心居住了近6个月,马云在日本逗留期间,经常光顾乡村温泉和滑雪胜地,同时定期前往美国和以色列。

马老板的日子可比风清扬潇洒多了。能够潇洒是因为“钱多”。

多家媒体报道,马云至今身价不菲,因为他已经套现了亿。

年,11月17日,阿里巴巴公布了业绩财报,持股名单中没有马云的名字,马云的股份减持已经接近尾声。

阿里巴巴刚上市时,马云持股比例在8%以上。年底时,马云持股比例降为4.5%。按照这个比例,马云大概减持了阿里4%左右的股票。

当时的4%的股份达到了多亿人民币。剩余的4%,即便放到现在也价值多亿人民币。

所以,通过简单的计算,马云套现亿不无道理。

也就是说,现在的马云仍然是很多企业家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普通人恐怕做梦也达不到。

写到最后

万亿蚂蚁,牵涉了上亿用户,每一次调整都是巨震,好在蚂蚁集团平安着陆,风险也释放殆尽。

蚂蚁的改革和调整,或许动了一部分人的奶酪,但这绝对是好事。

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传统金融或者互联网金融,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花明天的钱其实并不好过。

我是科技铭程,欢迎共同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ly/538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