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金融
编者按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金融业的运作模式面临重构,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基于金融科技的精细化运营需求和产品创新需求变得日益迫切。如何适应数字化变革,以便金融机构更好地识别客户需求,打造良好的客户体验,提升综合竞争力,则是业界当下需要重视的问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姜业庆
该来的迟早要来。
继余额宝之后,传统银行在业务领域再次被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闪了一下腰:支付宝平台独家销售5家基金公司的战略配售蚂蚁集团新股的基金,而传统银行代销渠道却被排除在外。
疯狂的蚂蚁
10月8日晚,华夏基金公告称,华夏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混合基金于国庆假期内提前结束募集。
记者通过相关基金公司了解到,9月25日,支付宝独家代销的易方达、华夏、鹏华、汇添富、中欧五家基金公司旗下“创新未来18个月封闭运作混合基金”正式开售。5只基金累计募资规模亿元,均计划配10%蚂蚁新股,最低1元起购。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可以“0门槛”打新蚂蚁集团,分享这场备受
蚂蚁战配基金销售开局良好。数据显示,开售1小时内,5只基金卖出亿元。
记者获悉,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各类产品业绩均处领先地位的易方达基金公司的产品在9月25日当天就已经结束募集。而鹏华、中欧分别于9月26日、29日结束募集。易方达和鹏华基金的末日配售比例分别为95.%和95.%。而这5只基金累计超千万人认购,按照亿元的总规模,基金人均投入仅0元。
为了做好本次销售工作,蚂蚁集团除了运用传统银行运用的营销手段外,还把其互联网基因的数字营销运用到了极致:首先是支付宝理财助理的电话推荐,营销热度、频次、形式之大均可谓空前绝后。其次是视屏直播。据支付宝数据,5只蚂蚁战略配售基金在支付宝开设了场直播为新发基金路演,累计观看超万人次,假期内也轮番上阵为投资人答疑。
记者了解到,华夏基金公司在国庆期间进行了8天连播,并且是总经理亲自上场,每天直播4小时。汇添富基金则在9月25日连续直播11个小时。基金经理还亲自做客直播间,创下单场最长理财直播纪录。
落寞的银行
作为基金代销的传统主渠道,在本次蚂蚁战略配售基金的销售战中出局。毫无疑问,商业银行显得有些黯然伤神。
“狼真的来了。”一位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部的人士告诉记者,以蚂蚁为代表的互联网机构,通过不断的摸清用户需求,不仅开发出了广大投资人体验感强的产品,更是满足了部分人士的普惠型需求,极大地填补了商业银行在某些方面的空缺。
“长此以往,原本属于银行这头大象的蛋糕迟早会被蚂蚁一点一点地吞噬掉。”前述人士说,“对大型银行而言,暂时可能还可以靠其他业务延续,但对于众多中小银行而言,这无异于革了他们的命”。
蚂蚁对银行的首次挑战是前几年的余额宝事件。“余额宝”是蚂蚁与天弘基金推出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基金,收益稳定。而且因为当时年化收益率突破6%,加上支付宝庞大的用户基数,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银行存款蜂拥涌入余额宝。
这一次,蚂蚁集团再次举起了“屠刀”,又一次砍向了银行零售业务领域的重要部位。“这次可谓是变本加厉。”某基金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以前在基金销售时,基金公司的策略基本是银行渠道、第三方渠道、自有渠道三条腿走路,并且,银行每次都是当之无愧的主渠道,但这一次,银行被直接出局,绝对出乎意外。”
这一做法显然激起银行渠道及其他互联网渠道的反击。9月25日,招商银行总行决定,提前发行周应波管理的中欧互联基金,时间同样定在9月25日当天发售,限额百亿,目标对准蚂蚁,力争“打好这场季末保卫战”!
同时,记者注意到,由周应波拟任基金经理的另一只基金——中欧互联网先锋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在招商银行出售,募集规模上线为亿元。
招行与蚂蚁的这次正面较量被戏称为“蚂蚁战大象”,有评论称,“蚂蚁虽小,野心极大”。
关乎费率、服务及技术
“目前,周围有很多银行的客户已经通过支付宝购买基金了。”就职于某大型央企80后张为微告诉记者:“我在招行买基金,费率只打八折,有些银行是四折,中行、建行为一折,但是在支付宝上购买,基本上现存的积分就可以兑换为手续费进行购买。”显然,通过对比看,同只基金在蚂蚁上的申购费率较银行花费却要少得多。
就服务而言,有基金公司人员告诉记者,首先,相比基金经理,银行客服对于基金产品的认知大多较弱一些;其次,银行客服在代销某只爆款基金时,有部分网点理财经理劝说投资者赎回原先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老基金来购买新发基金。因此,此前购买的基金产品的收益就可能无法得到延续。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牛市爆款潮中,更多的新基民实际是90后年轻一族,他们对传统银行渠道的依赖感不强,已养成对支付宝消费的依赖,因此他们成为此次蚂蚁基金的主力人群顺理成章。”
“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对于投资人而言,就是体验感强。”一位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尽管近年来银行加强了金融科技的投入,但相较大型互联网公司而言,目前很多银行的金融科技自然无法比肩。前述人士告诉记者,以本次基金销售为例,蚂蚁的算法技术可谓值得一提,以大数据为依托,精准推送,保证了易方达基金产品当天结募。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代销渠道的竞争,背后是流量之争,既包括平台的获客能力,也涵盖了用户基数、运营能力与用户留存能力,并且这种竞争不仅仅体现在代销基金上,还有代销理财、代销保险,甚至在未来数字货币落地之际,金融科技巨头与传统银行的短兵相接也在所难免。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说,“银行和互联网基金销售其实各有优势,银行优势在于其拥有固定的客户群体,互联网平台在年轻用户中更有市场,客户的年龄差异是二者一大区别。而互联网优势在于便捷性,这也是未来基金产品的一个发展方向——越是简单易操作,越容易得到客户认可。”
当然,众多的基金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基金营销渠道中,银行仍然是主渠道。在互联网销售趋势下,商业银行如何加快金融科技的赋能,进行数字化转型,巩固自身地位,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零售黑马:揭秘平安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姜业庆
在业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因为同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带——深圳市,又同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自然,其各自的一举一动都成为相互比较的对象,其零售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也不例外。
将金融科技赋能零售业务,招商银行及平安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数字化经营上,走在了银行业前列。在股份制银行中,如果说零售之王非招行莫属,那么,平安银行为零售黑马也是顺理成章。目前,平安银行与招商银行均强调金融科技对于零售金融转型的驱动作用,但在发展战略中呈现出差异化特征,其中平安银行提倡的是“AIBank”,而招商银行则强调重塑零售金融数字化体系。
就整体而言,虽然资产总额及资产质量与“零售之王”招商银行还有一定距离,但平安银行在零售业务、金融科技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护城河”。
平安银行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AUM)达.1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私行达标客户AUM规模.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8%;个人存款余额.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零售客户数及平安口袋银行APP注册用户数均突破1亿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4.7%和14.9%。
也就是说,自年平安银行启动零售银行转型战略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其零售AUM破2万亿元。
就成功的转型路径而言,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告诉记者,“关键是一个目标清晰的发展战略以及综合金融优势。”当然还离不开卓越领先的金融科技、完善的敏捷创新机制。蔡新发坦言,正是因为这几方面环环相扣,加速了平安零售转型的进化。
据悉,平安银行的远见在于早在年确定了一个比较正确的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零售转型,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卓越、全球领先的智能化零售银行”,持续深化“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的十二字策略方针,这种战略不是权宜之计,也不是为了短期的业绩,而是一种长远的规划。
蔡新发指出,从集团到子公司再到平安银行本身,平安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下几盘不同的棋,而每一盘棋都比别人多看3-5步。
平安银行零售转型战术中最直接也最富成效的一点,是从以往的“坐金山”到现在的“挖金山”。蔡新发回忆称,当时选择去做零售转型的时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看到了平安银行内部零售业务的增长潜力。首先,信用卡、汽车金融、新一贷三大零售产品尖兵“三箭齐发”。其次,“客户迁徙”成为平安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集团金融全牌照能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从客户端到产品端为平安银行零售提供支持。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平安银行确立了深化“金融+科技”、探索“金融+生态”的战略规划,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和安全等五大核心技术为基础,深度聚焦金融科技领域,不断提升竞争力。
在集团统筹指引下,包括银行在内的各专业子公司在金融科技方面开展分工合作。平安科技、金融壹账通和陆金所等科技公司负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银行在内的各专业公司依托上述平安核心技术,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在满足监管合规要求前提下进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各专业公司不断加强与集团沟通,推动科技的核心技术升级、完善。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推出“数据化经营、线上化运营、综合化服务、生态化发展”的四化新策略,致力于推动零售业务转型的换挡升级。
面向未来,科技依然是平安银行重点投入的领域。平安银行在全面升级的新三年战略中提出,将着力打造“数字银行、生态银行、平台银行”三张名片。
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提出:“我们有信心在新的三年,借助集团科技优势,依托现有科技能力,在下一个发展周期中稳健起飞,兑现承诺,把平安银行的科技属性、科技特色越做越鲜明。”
保险业数字化勿忘系上安全带
图片来源/新华社
■张钦晨
9月28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主要内容包括厘清互联网保险业务本质;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要求,强化持牌经营原则,明确非持牌机构禁止行为;规范保险营销宣传行为、管理要求和业务行为标准等。这是时隔九个月之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再度迎来的大动作。
毫无疑问,在充分肯定互联网保险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高度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持续发展,我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驶入“快车道”。正如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唐志刚所言,中国保险业已经迎来数字化新时代。互联网保险业务作为保险业数字化发展的标识正在深刻影响着保险业态和保险监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保险业务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给行业和监管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
第一,互联网降低了准入门槛,大量无经营资质的保险机构和产品浑水摸鱼,导致保险业野蛮生长。随着网络科技和第三方支付的飞速发展,相关网站和APP平台架设的技术门槛大大降低。依托8亿多网民的庞大消费群体和
第二,保险业数字化使互联网保险欺诈成为可能,给保险业带来新的风险。在互联网平台下,保险业务流程大多在线完成,虽然操作看似比传统保险更加便利,但是实际交易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这就会使得保险欺诈的行为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打击和监管。
第三,互联网上人人都是自媒体,传播误导性信息、虚假营销成本低,互联网保险虚假宣传乱象丛生。当前,保险机构从业人员普遍通过
第四,保险科技人才短缺。互联网保险业技术快速发展,保险科技人员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用数据解决问题的思维。中国的保险企业在人才和组织方面仍普遍面临数字化人才短缺、未能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阶段的数字化组织架构等痛点。保险公司高管大多没有完成数字化思维的转型,不具备如大数据分析能力、数字化管理能力等相关技能,难以跟上数字化市场发展的步伐。市场上具备这些技能的人才供应远不能满足需求,保险公司难以通过内部培训迅速充足数字型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缺口严重。
总体看来,保险数字化在驶入“快车道”的同时,如果不增强风险管理,为行业系好“安全带”,那风险隐患也会接踵而至。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办法》规定,互联网保险业务应由持牌保险机构开展,其他机构和个人不得开展。自营网络平台,是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唯一载体。此外,保险机构从业人员经所属机构授权后,可以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但需规范管理。政策是一方面,行业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也可以提高险企的风险识别能力,企业通过员工培训、人才引入逐步解决人才缺口、培养数字化思维。政府、行业、企业三方联手,切实系好数字化时代保险业的“安全带”,为健康发展、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办法》的制定和发布,彰显了行业监管部门推进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着力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惟有维护行业安全、降低风险的安全意识和务实举措,才能未雨绸缪、化危为机,保障保险业数字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和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管学院)
热点链接
●马建堂在丝路国际智库网络视频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时评丨以硬招实招全面激活国庆中秋消费潜力
●马建堂在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宣布设立五周年座谈会上的主旨演讲
●特别报道丨大变局中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宣布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决战决胜
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扶贫路上格桑花开幸福来●决战决胜
丨中国式扶贫:书写世界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产业聚焦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有望成为能源消费增量主体
监制丨王忠宏王辉王彧
主编丨毛晶慧编辑丨曹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