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名:动物生存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对比
———曾发表于《商情》
—————正文—————
摘要: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动物的生存繁衍在策略应用上有很多相通之处。运用动物生存策略和生态位理论来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及定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企业个体与动物个体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它们都经历着历史和现实环境的变迁,曾在安定的环境中生存竞争,或在不稳定的环境中艰难求生,也都在为适应新的环境而一直在演化着,动物的濒危和昌盛,或企业的解体和整合,都会面对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而它们一直都在努力去适应,不断寻求新的契机发展自身。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受到市场环境、竞争者、顾客及其它因子的制约,随时经受来自各方面的风云变化和严酷考验。而动物个体要在环境中存活和繁衍下去,也同样受到自然环境、竞争者、捕食者、食物等因子的制约,要经受很多来自外界的威胁、竞争和考验。因此,动物个体必须具备一些生存本领和竞争策略,来应对外界环境和竞争考验。而动物体所采取的生存策略和企业所采取的生存战略有很多相通之处,对企业战略制定具有重要的启示。
动物生存策略和企业生存战略的相通之处
小型动物如昆虫,一般都具有体型小、世代短、生育力强、繁殖快,产生大量后代等特点。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它们是新生境的开拓者,但存活要靠机会,它们产生大量后代,如每只昆虫可以产卵成百上千,但每个卵的投入能量和精力非常少,大量卵被释放在环境中自生自灭,几乎完全取决于环境情况。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这些小型动物就是一群“机会主义者”,环境因素对它们的生存状态影响比较大,很容易出现“突然的爆发和猛烈的破产”。这种生存策略或生活史策略在生态学中被称为“r-策略”,是以快速、变化、量多取胜的策略,正映射出很多小企业和一些玩短线市场的产品,它们运作灵活、变化多样、产品层出不穷、翻新不断,众多的小型企业和五花八门的产品呈现在市场中,尽管眼花缭乱,能够长久的站稳脚跟的企业及产品不多,但它们在某一时期或某些市场还是吸引了销售商和顾客,总有一些企业和产品快速占领了市场,获得了生存和扩展下去的机会。但这些企业和产品要长久地发展下去,势必面临接踵而来的竞争和挑战,当市场环境一旦稳定下来,那就要看它们有没有真正的竞争力了。这时候企业或产品的竞争力靠的便是品质、品牌、服务等。
而大型动物,比如森林中的虎、豹等,一般都体型大、具有捕食、战斗等能力,但它们生育力低、繁殖后代少、世代更替慢。它们一次生育很少后代,但尽力保证每个后代个体的成活率,并付出很大时间去孕育,很多精力去哺乳、去教练捕食等生存技能,以“保存其付出”,保持其后代的竞争力和战斗力。它们在身处的环境中处于绝对竞争优势,是稳定环境的维护者,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保守主义者”,它们求稳、保持种类的数量、质量,保持自己的实力位于不败之地。这就是大型动物的生存策略,相对于小型昆虫以快速、变化、量多取胜的“r-策略”,这种以求稳、求质、求竞争力的策略在生态学中被称为“K-策略”。大型企业、集团化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的品牌效应,重视产品质量及技术服务等,不断提高着自己的信誉度和竞争力。而且,市场越是稳定,这些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越会呈现出独占鳌头、一枝独秀的势头。
各种企业在经历环境的变迁中,在生存和发展的进程中,也会朝着这两种不同策略类型演变,也会徘徊在这两种策略之间,不知如何选择,但还是要面对最终的抉择。有些企业运作灵活、产品花样众多,各色产品投放市场任其生存,抱着“总有一款会受宠于众”的侥幸心情;在复杂的市场下,在产品新颖、利润驱使下,会占领一定市场,但在稳定透明的市场环境下,这样的投机产品往往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有些企业做品质做品牌,稳中求胜,以立于不败之地,但过于中规中矩,谨慎行事;在长久稳定的市场中,会建立很好的信誉和好评,拥有强硬的竞争优势,但在开拓市场期或突变的市场环境下,往往又满足不了市场的即时需要和多样化需求。
市场是复杂多样的,各个企业和产品也都有不同侧重点,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都有必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这都要根据自身现状和以后发展方向而定,这也是一个如何定位的问题。一个动物所选择的“生存策略”也是以其在环境所处的地位为出发点的。试想,一只蚊子采取“r-策略”生存繁衍,它们以后代数量多、繁殖速度多、轻巧灵活为特点,才能存活繁衍下来,才具有进化意义。如果一只蚊子,采取“K-策略”,只繁殖少数几个后代,那对它们的种族延续将是不堪设想的可怕后果。而如果是一头老虎呢,它所处的位置在一种竞争优势地位,它采取“K-策略”,每次只繁殖少数几个后代,每个都投入精力哺育、培养,其后代具有很强竞争力和战斗力,可以继承自己的地位。它若采取“r-策略”,一次哺育几十头后代,势必精力、资源都不够,每个都照应不好,且相互竞争殴斗,反而不利于保持种群稳定延续。企业也面对同样的局面,“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两个同样定位的企业,或者一个企业中两个定位完全一样的产品,在同一市场环境下长期相处,必有一伤,或消亡。
所以,一个企业不论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首先要完成自身的定位。你适合做老虎、狮子,还是蚊子、蚂蚁?适合做新市场的开拓者,还是在稳定的现有市场独占鳌头?企业具有怎样的实力,处于怎样的位置?在什么时期,在什么地区,实行什么样的策略?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完成企业自身的定位。
动物生态位和企业定位的相通之处
动物的生态位是指一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一个物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在一个生境中所能利用的资源总和越大,动物的生态位宽度值就越大。生态位宽度值大,就说明动物有更多的资源可以利用,来满足自身生存繁衍,这样就更利于自己种群的扩大,甚至逐渐成为本地的优势物种。企业也有其自身的生态位,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其可利用和可拓展的资源总和组成其基本生态位。但实际中,因为同行企业的竞争,一个企业不可能占有所在市场的全部资源,所占据的只是现实生态位,即其现实市场份额占有量的多少,其也会因其竞争力的变化而波动。
在自然界中,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动物,其生存活动取决于它们自身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特点,根据自身特点和与其它动物的关系,它们会选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及群落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建立起自己的取食和活动范围,并生存繁衍,逐步扩展自己的生态位宽度。每个企业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不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需要根据自己的企业特点和现状,去寻求市场空间,维护和开发自己的顾客群,巩固和拓展自身的竞争地位。因此,不论是动物寻求自身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还是企业在市场中建立自身的市场地位,都是在一个根据自身特点争取生存地位的过程。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草食动物也有肉食动物,有的以昆虫为食,有些以小型兽类为食,即使食性相同的物种之间,也会在活动区域、筑巢地点等作出不同选择,以具有自身特殊位置而避免完全竞争。有研究发现,北美洲东北部有5种鸣禽一起生活在针叶林里,都属于林莺属鸟类,均以昆虫为食,对筑巢风格也有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鸣禽在取食行为和筑巢地点上显示了复杂的差别和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即使在食物短缺时也有效地避开了正面冲突。企业界的情况与动物界十分类似,不同的企业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态位”。许多规模和实力都很弱小的中小型企业也可以与那些可谓庞然大物的巨型企业在市场中共同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们拥有不同的生态位,采用了所谓的“差异化战略”。如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它方面的独特性等。即使是小企业,也会建立自己就近的市场区域或顾客群,或具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或走低端路线,或在边缘市场,或采取新颖的营销策略等,在一番煞费苦心下,总会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要保住自己的市场和更好地发展,那就必须继续维护和不断扩展自己的市场“生态位”。
如果在一个市场上,同类产品很多,那势必竞争越激烈,如果产品各特点也完全相同,那势必会在同一市场上有场生死斗。在动物界,两个物种的食性相似,生存在同一区域,利用相同的资源,它们之间也势必造成激烈竞争,直至生态位有所分离,要么食性差异,要么区域隔离,总之,要尽量避开激烈的竞争,这也是生物界所遵循的竞争回避。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启示,产品也需要自身独有的特点和生态位,这样才能产品使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与划分和要拓展的目标市场相对应,更有目标性地稳固和拓展产品的市场地位。
由此可见,企业在生存战略和发展定位上都可以从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位现象得到启示。因此,运用动物生存策略和生态位理论来分析企业战略及定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