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白癜风治疗 http://m.39.net/pf/a_4624567.html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
Part01
神奇的蛋壳
二年级
孙嘉莉
下午到了,天空中乌云密布,下起了倾盆大雨。(成语运用扎实,环境描写到位。)热气球上的绳子被打破了,蛋壳慢慢地向草地坠去。小动物们齐心协力地把蛋壳扣过来,做成了一把蛋壳伞,之后纷纷躲进去避雨。小蝴蝶把翅膀收了起来,一边赏雨一边休息,它情不自禁地感叹道:“伞真好用啊!”小蚂蚁向外探着头,品尝着雨水说:“味道真好。”小虫子听着雨声,害怕地问:“蛋壳不会破了吧?”(小作者想象力丰富,用一段构想出来的对话,将画面丰富的内容传递了出来。)
就这样,它们有说有笑,全然忘记了周遭恶劣的天气。(合理过度。)
天黑了,雨停了,它们把蛋壳做成了一张蛋壳床,还突发奇想把一片树叶做成了一床被子。它们躺在大床上,望着天上的星星,慢慢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收束全文,余韵悠长。)
教师点评:
文章行文流畅,架构清晰,语言生动简练,可以看出小作者扎实的基本功。除此之外,文章中最亮眼的莫过于那一段想象出来的对话,极大地丰富了画面的内容,让读者印象深刻,不禁佩服小作者高超的画面联想能力。
Part02
“纸片托水”实验
四年级
翟祯珍
陆游曾说过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老师就带我们做了一个神奇的“纸片托水”实验。这个名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如果你不相信的话,就跟我一起走进实验现场吧。(开门见山,直奔实验现场。)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道具:杯子,纸片,还有一盆水。然后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这节课要做“纸片托水”的实验。大家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自告奋勇。第一个被老师选中的幸运儿是小红。小红根据老师的指导,首先将杯子装满水,再小心翼翼地把纸放在杯口,使劲按住纸片,然后快速地把杯子倒过来,最后慢慢地移开手。刹那间,杯里的水如同天女散花一般倾泻了出来,她的实验以失败告终。小红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座位上。(一连串的动词和衔接词的使用,将实验过程描绘得活灵活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当大家心里七上八下,怀疑实验能不能成功之时,小白突然举手要尝试一下。他大步流星地跨上讲台,跟小红一样,也是先把杯子里装满水,再把纸扣在杯口上,紧紧地摁住。接着,将杯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了过来,缓缓地挪开手。这时,纸片竟然紧紧地粘在了杯口上。班级里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大家才反应过来。有的目瞪口呆,有的激动地站了起来,还有的伸长了脖子,露出了惊诧的目光。(峰回路转,叙述节奏陡然加快,增添了文章的内在张力。)
实验结束了,大家都很不解,为什么纸片能托住水?老师为大家揭晓了其中的原理。原来,水的表面张力使杯口完全密封,杯子里的气压比周围小,气压高的一方挤压气压低的一方,所以水杯里的水才能悬置在空中。(将实验原理交代得清晰明了,一目了然,给实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勇于尝试,认真思考,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到科学的奥秘。(总结主旨,收束全文。)
教师点评:文章行文流畅,架构清晰,叙述简单明了,让人印象深刻。小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衔接词,将实验过程描绘得生动形象,紧紧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理,使文章充满了内在的张力。除此之外,实验原理,小作者亦解释得十分清晰,使这篇文章在注重有趣性的同时又兼顾了它的科普性。Part03
她害怕了五年级
韩泽芃
小张是我最好的朋友,各方面都十分的优秀,无论是上台发言,还是参加比赛,从不见她有任何怯场的表现,她也总是说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让她感到害怕。(开门见山,道出了小张平时不易害怕的特点,为下文的笔锋一转做了铺垫。)
有一次,我俩的妈妈因为临时有事无法来学校接我们放学,于是,我们只得自己回家。我向来怕黑,心顿时提了起来,只见小张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不用怕。”我的心才稍微安稳了下来。(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使文章的情节衔接更为流畅。)
那晚出校门时,天色已微微暗了下来,起初,路上的人很多,我们有说有笑,没有觉察出任何异样。随着同行的人越来越少,天色越来越暗,气氛变得诡异起来。突然,小张拽住了我的手,故作镇定地和我说:“手拉手,我们可以走得快点吗?”我心头一紧问小张:“你是不是害怕了?”小张一脸倔强,甩开了我的手,故作镇定地说:“我才不害怕呢!还不是想保护你嘛!”我却半信半疑,只见小张的步伐越来越快,眉头紧锁,呼吸也越发急促,两步一回头,生怕后面有人跟着我们。(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将小张既害怕又想要掩饰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突然,草丛里窜出一只猫,吓得我们俩都惊叫了起来。惊魂未定,我的手臂顿时传来了一阵疼痛,原来是小张紧张地拽住了我的胳膊,只见她浑身紧绷,脸涨得通红,脚仿佛被定住了一样,一动不动,不停地做着深呼吸,努力克制着不让眼泪流下来。“不是不怕吗?”我诧异地看着小张,小张狠狠地瞪了我一眼,然后紧紧拉着我的手,大步流星地跑了起来。我感受到她手心里都是濡湿的汗液,正当我想开口安慰她时,她却直接打断了我,拉着我的手向前狂奔。我无奈地笑了笑,随着小张的步伐,三步并做两步,冲进了家里,一打开房门,小张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了,顿时,家里灯火通明,这对她来说是一种心理安慰,证明她此时是安全的。(此段的描写极为精彩,氛围渲染十分到位,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刻画出了小张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
第二天,小张羞红了脸问我,认为她是胆小鬼吗?我云淡风轻地笑了说:“我觉得你是一个鲜活的人”。毕竟害怕并不可耻,这是我和小张之间的秘密,也是我们友谊的象征。(结尾余韵悠长,让人见之难忘。)
教师点评:文章行文流畅,架构清晰,情节曲折动人,给人一种强烈的身临其境之感。小作者的动作描写极为亮眼,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使笔下小张的形象呼之欲出。最后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落脚到了友谊,让人回味无穷。Part04
读《呼兰河传》有感六年级
王耀扬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为脍炙人口的名作之一,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最美收获”之一。这本书是作者身处武汉时灵感迸发的思想集萃,于年开始动笔。因时局动乱不安,直到年12月才在香港完成。作品先是于年9月至12月期间,在《星岛日报》副刊《星座》连载,第二年五月,由上海杂志公司在桂林出版单行本。可遗憾的是,作者尚未等到这一天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介绍了《呼兰河传》的成书过程,最后一句“作者尚未等到这一天便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未免让人有一种天妒英才的遗憾之感。)
《呼兰河传》共分为七个章节,章章精彩引人入胜。而我最喜欢的则是第三章和第七章;第三章描写了“我”与祖父在后花园度过的快乐时光,这是全书最明朗、最温馨、写的最自如的一章,充满了童心,童趣及美妙的意境。(介绍了《呼兰河传》的大致章节,并择取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分,为下文正式展开论述,铺设了过渡。)
第七章讲述了一个磨倌冯歪嘴子的故事。在众人冷言相对,冷漠无情的景况下,他仍凭借自己的双手坚强地支撑着他的家,即使老婆因难产而死也努力地抚养着两个孩子。由此可见,作者在这个人物上倾注了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截取了冯歪嘴子的故事,述评结合,简短有力!)
《呼兰河传》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在场景和细节的连缀中,常常弥漫着浓浓的诗意。叙述的调子,既有浓厚的乡情,又有几分惆怅。可以说,萧红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与诗之间的独特文体。(从文学评析的角度,解读出了《呼兰河传》的文体突破意义,在同龄孩子的作文里让人耳目一新。)
文学巨匠茅盾曾评价过《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本书让我看清了旧社会的真面目,让我更加了解了萧红。我要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通过茅盾的评价,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了萧红,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余韵悠长的结尾。)
教师点评:文章行文流畅,架构清晰,语言生动优美,让人回味无穷。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女作家,小作者敢于挑战她的书目并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本身就让人眼前一亮。在谈感受时,小作者做到了详略得当,述评结合,让读者深入了解了萧红笔下的特殊世界。最后引用茅盾的评价,增添了文章的韵致,也显示出了小作者广博的阅读积累。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