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调整主要股东投票权,强化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马云将不再持有蚂蚁集团的实质控制权。预计这次调整是重启IPO前整改的一部分。
调整后,马云股份的表决权从53.46%降至6.2%。马云这次大幅“削权”,或是被动后的主动。据称,蚂蚁原有投票权结构是早年为实现员工持股所做的阶段性安排,本次调整符合公司决策管理的实际情况并体现了马云的个人意愿。
虽然蚂蚁宣称“本次调整后,蚂蚁的股东及持股比例没有变化,股东及受益人的经济利益不受影响”,但从此次公布的股权来看,股东在整改过程中可能经历了频繁的小步快跑。下面三张股权架构图中,第一张为IPO前招股书所公布,后两张为这次调整所公布,均可窥见其中的频变。
年9月发布科创板招股书时的股权结构:
本次调整前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
本次调整完成后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
具体来看,根据蚂蚁集团1月7日在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经调整后,原先蚂蚁集团的实质控制人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井贤栋、胡晓明及蒋芳承诺终止在杭州云铂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的一致行动关系,并将他们持有的杭州云铂股权转让给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包括马云在内的10名自然人,这些自然人之后也将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
同时,杭州云铂将从杭州君瀚退伙,杭州星滔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入伙杭州君瀚,并担任杭州君瀚的普通合伙人暨执行事务合伙人。杭州星滔由马云、韩歆毅、张彧、黄辰立、周芸分别持有20%的股权。调整完成后的杭州云铂及杭州星滔的全体股东承诺独立行使各项股东权利,不再达成任何形式的一致行动安排,不单独或与任何其他方共同谋求对于蚂蚁集团的控制权。
在调整前,马云通过在杭州云铂的股权控制蚂蚁集团,而杭州云铂又控制着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这两家公司,它们共持有蚂蚁集团一半以上的股份。同时,根据杭州云铂现行章程及《一致行动协议》,马云能通过杭州云铂控制的杭州君瀚及杭州君澳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3.46%股份的表决权。因此,本次调整前,马云为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
本次调整后,蚂蚁集团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马云在蚂蚁集团的经济利益没有变化,对蚂蚁的投票权将与他作为杭州君瀚的自然人股东、在蚂蚁集团享有的经济利益相匹配。
此次调整,意味着蚂蚁集团将更进一步摆脱阿里巴巴的控制。随着监管压力加剧,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之间的合作关系从年起就出现了转变,起初双方逐步解除彼此在组织层面上的业务往来,但很快就发展到重大战略举措层面,包括限制对方使用自家的服务、争夺彼此的客户等。
在此之前,根据年12月30日公告,重庆银保监局已经批复通过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从80亿元大幅提高至亿元”增资方案。出资52.5亿元的蚂蚁集团继续控制一半股份,杭州市旗下一家公司将持有10%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重庆蚂蚁消金公司是蚂蚁集团发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于年6月获批开业,并计划当年底由中国信达等增资,后计划有变。
观察人士认为,蚂蚁消费金融增资意味着监管层对这家金融科技公司逾两年的监管整改可能告一段落,并带动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新年创下史上最佳开局。
一系列的调整并重启IPO,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市场预期。本号在前一篇文章中提到“一系列的经济调整政策陆续出台并将显效”:支持平台企业大显身手、而非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而非清理整治培训机构;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而非划定“三道红线”;“一贯支持民营企业”、而非“民营经济已完成历史使命而应退场”……
延伸阅读:
从监管形势看蚂蚁集团上市前景与估值
蚂蚁上市:躺赢的独角兽,以及“用谎言蒙混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