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来了吃麦苗,燕子来了喝面条,大雁成恶

农业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因此农业也是我们最关心的话题,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不断地总结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农业谚语,即使在目不识丁的人群中也可以代代口口相传,帮助人们更好的发展农业增加农业产量。

比如说有一些关于耕种时节的谚语:“枣芽发,种棉花”,这就很直观地告诉了人们棉花播种的时节,还有“三月三,倭瓜葫芦地下钻”等等。另外还有一些气象谚语:“初一五更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要来到等等,这些谚语都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息息相关。另外还有一些物候谚语,比如说:“蛤蟆打哇哇,四十五天吃圪嗒”、“雪盖三床被,头枕白馍睡”等等。

麦田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这句:“小燕子来了喝面条,大雁来了吃麦苗”。这是什么意思呢?大雁和燕子都是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的鸟类,燕子往往代表着春天的回归的喜悦,大雁更多地展示了秋天到来,大雁高飞的悲凉。在文学作品中,大雁和燕子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

但是,到了农民的眼中,大雁为什么成了吃麦苗,造成农业减产的恶鸟,而小燕子又凭借什么更加受到人们的普遍的喜爱呢?

大雁来做客,麦田当食堂,毁苗连根起,破碗手中拿。

大雁是世界分布很广泛的鸟类,它们的飞行能力强悍,万里迁徙对大雁来说是每年的练习科目,夏天大雁会飞到我国东北地区到北极圈一带繁衍后代,而到了秋冬季节,大雁会向南飞行,寻找合适的越冬地。很多人以为大雁南迁是因为寒冷,其实不然,大雁体脂很厚,其羽绒更是十分优质,保暖性能优越,大雁并不惧怕严寒,而驱使它们迁徙的唯一原因就是食物。

吃青草的大雁

大雁是杂食性鸟类,除了偶尔吃一些昆虫外,主要食物是青草。冬季青草枯黄,河面结冰,大雁寻找食物很困难,就会从北方地区一路向南飞行,它们飞行的高度可达到米,当看见有大型水域和绿色食物的地区就会停下来,如果这个地区适合觅食,就会停留在此地越冬。

在我国,大雁的越冬地曾经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近年来,北方的气候有所升高,大雁的越冬地向北偏移,华北平原的黄河流域成为大雁新的越冬地,据统计,在近七年来,在华北平原黄河两岸越冬的大雁已经有每年2万多只,上升到10万多只。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大雁吃什么呢?华北平原依然属于北方地区,冬季青草并不多,大雁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什么呢?答案就是麦苗。

这就是谚语的来头:大雁来做客,麦田当食堂。农民们常说大雁来了吃麦苗。在华北地区,广泛种植冬小麦,小麦耐寒,在冬季也能长出嫩苗,等到春天来临嫩苗就会重新生长成大片的麦田。很多人会会有疑惑,大雁能吃多少麦苗呢?而且当地很多人会将羊群赶到地里吃麦苗,为什么大雁吃麦苗反而不得人心。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羊群吃麦苗不会损伤根茎,它们会啃食绿叶,麦苗依旧可以再次长出来,而大雁会将麦苗连根拔起,由于麦苗的营养成分较低,大雁需要采集大量的麦苗才能补充足够的脂肪,因此大雁几乎整个白天都在不断的采集食物。对于农民来说,被大雁采集过的麦田犹如蝗虫过境,减产严重,为了弥补损失,只有在春季的时候重新播种。

而在古代,由于麦种珍贵,很多时候没有足够的种子补充,因此有了“毁苗连根起,破碗手中拿”的说法,也就是说,麦苗损失严重,当年减产严重,等到了秋季难以有足够的收获,只能拿着破碗去要饭了。

当然,如今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不会再因为大雁吃了麦苗而难过,相反人们非常欢迎大雁来越冬,它们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人也是有益的。

燕子来了喝面条,我国人们对燕子的喜爱和保护达成了普遍共识。

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儿歌传遍大江南北,从小就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对小燕子的喜爱也是深入人心,无论大人小孩,都对燕子的到来充满喜悦,小燕子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在屋檐门厅里筑巢的鸟类。而对燕子的保护也近乎“迷信”一般,老人们常说“打燕子瞎眼睛”,“抓燕子会烂手”等等。

在我国,对燕子的喜爱和保护达成了普遍的共识,从古至今,无论王孙贵族还是平民百姓,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对燕子充满了真挚的热爱,“旧时王谢堂前燕,出入平常百姓家”,燕子凭啥这么受宠呢?

“燕子来了喝面条”,农民口口相传的这句谚语就充分说明了燕子对农业的重要性。燕子的主要食物是蚊子、苍蝇、蝗虫等飞虫。燕子一年可以繁殖两次,在繁殖季节,燕子需要大量捕捉飞虫,一只燕子每年可以捕捉超过25万只飞虫,在控制农业害虫和蚊虫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燕子可以有效控制蝗虫等农业害虫的数量,保护了庄稼不受害虫糟蹋,在农民眼里,燕子数量越多,害虫就越少,粮食增收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说燕子来了喝面条,也就是说燕子预示着粮食丰收,当年不会挨饿。

除此之外,燕子对蚊虫的捕捉也十分高效,人们欢迎燕子来自己家筑巢,有燕子的家里很少受到蚊虫的骚扰,小时候,每到傍晚,家里人拿着蒲扇坐在小院里纳凉的场景很多人都记得。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很少了,出门一小会就被蚊子叮得满腿包,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惊讶地发现,深受我们保护的燕子似乎越来越少了?它们去了哪里?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不可否认的是农药的发展使得燕子的食物受到污染,同时经济的发展,新型建筑替代了原来的木质建筑,很多家庭将门厅做了包封,燕子也无处筑巢。这些原因是燕子数量减少的因素之一。

然而更加重要的原因是由于燕子的长途迁徙。我们都知道燕子是迁徙鸟类,很多人以为燕子是迁徙到我国南方地区过冬,事实不是这样的。只有在海南地区有少量燕子属于留鸟,一年四季生活在那里。大多数燕子会飞得更远,有的继续向南飞到东南亚甚至跨越大洋飞到澳大利亚;还有的则向西北方向飞越西亚,横跨非洲直达南非。

燕子的整个迁徙路途可以长达万里之遥,单程耗时一到两个月,在此期间要面临捕食者的捕捉,还会因为旅途疲劳导致体力不支,大部分年迈的燕子都死于途中。有时候还需要穿越撒哈拉沙漠,因为缺乏水源而死亡。

除此之外,即使不远万里到达非洲,还会遭到当地人的捕捉。在非洲,燕子并不像在我国一样,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保护,被视为一种食物,在非洲越冬的燕子喜欢群体生活,每当傍晚的时候,当地人会在山顶布置大网,捕捉的燕子被端上了餐桌。

燕子是恋家的鸟类,每年春天都会返回出生地繁殖,如果你家屋檐下的燕子有一天不再回来,它可能永远地消失在了异国他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ms/5398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