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蚁中状元之选
这句是《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的一句原文。“救蚁”就是救蚂蚁,就得到了状元的福报。这个公案是谈宋代有两兄弟,一个叫宋郊,一个叫宋祁,同时在太学里面做学生。在太学里面做学生,就要为考试在预备。
当时有位僧人会看相,就说:这个小宋,就这个弟弟宋祁,能够考天下第一。大宋,就是他的哥哥也可以考中。因为这个进士里面,第一名就叫状元,第二名就叫榜眼,第三名就叫探花,那一般的进士,那就叫进士。
等到考试完了之后,又见面了。这位比丘,就是僧人了,看到那个他的老大,老大就是宋郊了,看到他的面相,说你面相变好了,说你是不是救活了数百万的生命呢?好像看你的面相变好是救了很多生命。
那宋郊就笑着说:我是一个贫穷的书生,哪有力量救数百万的生命呢?
这位僧人说:就是蠕动之物都是生命。
这个宋郊就说:是前不久,我碰到一个事情,有个蚂蚁的穴窝被暴雨所浸。那么我就用竹子编了一个桥,把这些蚂蚁,都救出来了。难道这就是吗?
这僧人说:哦!就是这回事。说你的弟弟可以考天下第一,你不会在他之下,是不会在他之下。
等到这个考卷改出来了,就唱谁第一谁第一。果然,那个弟弟,就是宋祁,考中了状元。考中了状元,最后不是要让皇帝和皇后定夺吗?那个皇太后,就说了句话:说这个弟弟不能在兄弟之前。那这皇太后说的一句话就改变命运了,那就把老二宋祁就放在第十位,把这个宋郊,老大放到第一位。
这样才相信这位僧人所说的话还真不错:小宋能考天下第一,大宋不在弟弟之下。就这个意思。那这个事情出来之后,这两个人都是很有文采的,也当了大官,当到了兵部侍郎这个级别。
宋郊救蚂蚁这件事情,有的人以为,你做的功德好像不大啊,小啊,为什么你的当下的这个报应这么大啊?好像就有怀疑了。他不知道,你只是以蚂蚁来看蚂蚁,以状元来看状元的狭小的价值判断。
如果从终极的意义上来看,这个宋郊当时所救的蚂蚁有数十万,至少也有数万的生命。那么后世要感他救命之恩,要报他恩德的生命也不下数万。这样救这么多生命,这么多生命要报答他的恩德,这可不是一个状元能比拟的福报。
如果从状元来看,他的花报不过是身外的虚名而已,等到临命终时他还要轮回的,这时还有什么状元可以依靠的呢?也就是说,你的状元的这个身份跟你救了数万条的生命相比,救命的功德大,状元的果报不是很大的。所以你不了解这个事,还反而以为得了状元好像果报就很高很大,这不是眼光短浅的一种认知吗?
这里就提出救生命,哪怕是蜎飞蠕动的生命,功德都很大。为什么呢?蜎飞蠕动之物,它跟人类的这种体性,乃至跟十方三世诸佛的体性没有差别,它也具有佛性,它也是未来佛。所以我们要有平等的心去看待这些微细的生命。从中这种理念的传达,对现在的生态问题、环境问题它是提出的最高的哲学理念。
这多少年来,我们以人类为中心,表达我们残忍的行为,吃鱼吃肉,海陆空的生命都滋养自己,屠杀了多少生命。为了人的欲望,然后办企业,开发所有的东西、滥伐森林,所以多少生物链、多少生物灭绝。
所以我们要以人的尊严的生命要保护那些弱小的生命,要保护这个生物链的完整。要知道所有的生物跟我们是同体的,我们保护了它,等于保护自己;我们损害了它们,就等于最终损害到自己人类身上。就好像我们用农药去喷洒那些昆虫,最终倒霉的还是人自己。这些昆虫固然被你杀掉了很多,但是它有耐药性,它不断地变异,所以人和昆虫就有持久的战争。人要杀昆虫,昆虫反过来要报复。
前年不是有些地方出现了一种蜱虫吗?一咬到人身上,人就会死亡。蜱虫自古以来它也有,但是咬在人身上不会有那么大毒性。但现在为什么一咬人就死?就因为我们喷洒农药,然后它躲避,躲避在叶子下面。你喷洒到它身上,虫的身体当中它也有农药的成分,慢慢地积到了一定的量上,它一咬人的身体,这个毒性就到人的身体上去了,人就被一咬就死亡了。这不是人要害昆虫,昆虫反过来来害人的一个恶性循环吗?
所以我们懂得这个因果的人要有慈悲心,救助这些生命。那宋郊他是用一个竹子编成一个桥来渡蚂蚁、救蚂蚁,这就是把它从水里面救出来。但是救蚂蚁,这个常常被致死的这种方式很多,不仅仅是在水里被淹死,所以我们要救蚂蚁的方法也不仅仅局限在用竹子编一个桥。
比如你家里请了保姆,传统社会叫奴婢,一般来说这种奴仆,她就比较愚钝一点,她一看蚂蚁她就会杀:或者用滚水烫死,或者用火来烧。那么碰到你家里这些人要杀蚂蚁的时候,你得要教化她,要在道理上要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叫她不要去杀蚂蚁。或者你用你的权势来禁止她:你杀了我要打你,我要扣你的工资。你得要禁止,这是一种。
还有猫和狗它也能杀蚂蚁。它怎么杀蚂蚁呢?比如说你一个吃剩了的鱼骨头、肉骨头掉在地上了,这个蚂蚁就会聚过来。聚过来,那这个猫和犬它也要吃骨头,它吃骨头的过程就会把那个鱼肉的骨头里面蚂蚁它也吃下去了。
那碰到这个情况,那你就救蚂蚁的方法,就是等到你吃完了酒肉,完毕之后,你赶紧扫地,把地扫干净,就没有这个骨头,没有骨头,这个蚂蚁就不会过来。蚂蚁不会过来,猫犬它也不会误吃。使这个荤腥不沾到地上去,不聚蚂蚁。
那还有一种,就是热天的时候,你焚化纸和一些不要的破布,要知道这些废纸、破布里面它也有蚂蚁。所以那你就得要注意,你就不要随便去烧了。你就得先扫干净一个净地,然后用冷灰做基础,使这些蚂蚁先离开,然后再来处理那个纸、布。
那么还有些茶、茶点能够杀蚂蚁,那你就是有时候你就要在地上用个托盘托住。还有在灶上,原来传统社会是灶,有很多蚂蚁,那因为炒菜有很多腥荤味油,它就会聚在那里,或者就在下面做穴窝。那这时候,做灶就得要用石灰布地,尽量不要让它在这里做窝等等这些。你保护生命,你得要用心,知道危害在什么地方,你用什么对策去对付,保护它的生命。这就是你慈悲心的表达。
你如果不在乎,这就是误杀。如果你故意去弄,那可能这个果报就在自己身上。说有一个公案,在灶上有很多蚂蚁的时候,有一个女人常常就是杀这些灶上的蚂蚁,用滚水啊,用什么,可能杀了很多了。杀了很多,她生了一个儿子。她儿子放在床上,她自己到街上去买菜,就留了小儿子一个人在那里。结果她回来一进门就被一种情景吓呆了,就是床上她的小婴儿,被成千上万、可能多少万的蚂蚁在那里咬,成了一个蚂蚁人了。就是她的一个独生的小儿子被蚂蚁咬死了。她自己也是悲痛得自己也自杀了。
那这里可以看看有两则公案。第一个就是救蚂蚁延长了寿命。这是佛世,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比丘,是阿罗汉了,证到了六种神通。他有一个徒弟,小沙弥。他观察这个小沙弥第七天就要死了,寿命终结。
所以就想还是让他死在他的父母家吧。就叫他:给你放几天假,你回去看望你的父母,等第八天的时候再来吧。这个师父这么说,是希望他死在家里。到了第八天的时候,这个小沙弥还真的回来了。这位阿罗汉就很奇怪了:咦,怎么他没有死啊?
就入定观察,阿罗汉他有六种神通,但是他要作意,要入定才能有宿命通啊、天眼通,所以他入定一观察,哦,就知道、就见到这个他的小沙弥在回家的路上见到有一个蚂蚁窝,蚂蚁窝就即将被那个水冲进去,冲入蚂蚁窝,那水一冲进去,那这些蚂蚁可能全都要死啊。
所以这个小沙弥就慈悲心赶紧把自己身上的五衣脱下来,把那个蚂蚁窝保护好,不让水进去。这些蚂蚁呢,就由于这个因缘就没有死。当救了这么多蚂蚁不死的时候,他的生命也延寿了,也没有死。所以这个小沙弥后来活到80岁,证到了阿罗汉果。
从这个公案也就看到:人的寿命有定数,也有不定数。你看孔子的得意弟子颜回,他41岁死的。还有孔子另外一个弟子,也就十大弟子之一伯牛,也得了一种恶疾,就是不治之症吧!
当时伯牛生重病的时候孔子还去看他,看他都是好像都不能进入他的房间里面,可能是有传染性,就隔着窗户,孔子还说了一些话:“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感慨,哎呀,就是这么一个好人,还得了这样的一个病啊,不治之症。好,颜回和伯牛的死亡,这就等于他的寿数是决定的。不管道德水平多高,前世的因成熟了,就要受今生的果。
好,但也有寿命不定的。比如文王,周文王活了岁,周武王活了90岁,这是说原来文王的寿命是岁的,武王是90岁,但是周文王曾经有一个祷告:希望以自己,缩短自己3年的寿命给武王,那真的以后就是周文王就活了97岁,周武王就活了93岁。
这就等于寿命也可以是灵活的。历史上也有很多能够借几年寿命给谁,或者一个孝子希望减几年寿命给他的父母,他至诚去祷告、感通,也是有效果的。
慈云忏主晨朝十念法及发愿文
大安法师:我不是善知识,但我可以给你介绍善知识。
大安法师:辨别是非邪正的标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