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
一个金融大鳄,突然被施以严厉手段,绝不是偶然的。
1、一语成谶
在此事发生之前,早有端倪。先看蚂蚁的招股说明书:
关键是最后这句话:“面对新的法规和监管环境,公司不能保证始终能对业务做出及时调整以应对合规要求。”
是不是透着一种对市场的傲慢?
狂热打新的股民们,如果认真看到这句话,一定会后背发凉!
投行的写手在起草这段文字时,很可能没有想到会一语成谶。
2、篱笆在扎紧
11月2日,银保监会和央行共同发布《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直接关系到蚂蚁集团主营业务:
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意见稿还对网络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上限划定红线。
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
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始终不能忘记金融属性,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
因此,监管上金融科技公司的管理属性发生重大变化,从事金融业务就应当按照业务属性纳入金融监管范畴,没有法外之地。
篱笆一旦扎紧,会不会影响蚂蚁赚钱的速度和利润率?会不会影响蚂蚁集团股票估值?
3、法律依据
根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和《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条等规定:
股票发行上市交易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发行人及其保荐人应当及时向交易所报告,并按要求更新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发行人的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应当持续履行尽职调查职责,并向交易所提交专项核查意见。
上市委审议后至股票上市交易前,发生重大事项,对发行人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所的发行上市审核机构经重新审核后决定是否重新提交上市委审议;重新提交上市委审议的,应当向证监会报告。
证监会作出注册决定后至股票上市交易前,发生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者信息披露要求的,发行人应当暂停发行;已经发行的,暂缓上市;交易所发现发行人存在上述情形的,有权要求发行人暂缓上市。
《科创板IPO办法》与《科创板上市规则》具有正当性、稳定性、公平性、可预期性。
在蚂蚁集团处理好上市之前的重大事项前,上交所需要履行自律监管职责,为公众投资者站好岗、放好哨、把好关。
暂缓上市,也是考虑到企业上市之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会提升投资者信心,形成投资者友好型上市公司。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
4、估值或面临重大调整
业内普遍认为,蚂蚁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估值也会相应变化。
根据蚂蚁此前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年上半年来自微贷科技平台(花呗和借呗)的收入为.86亿元,占总营收的占比为39.41%,超过支付业务对营收的贡献;与信贷业务直接相关的利润为.56亿元,占整个集团利润总额的47.8%。
花呗和借呗背后的放贷主体是蚂蚁集团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都注册在重庆市。
1)此次发布的网络小贷新规,重申小贷公司属地经营原则,跨区域经营需银保监会审批。
作为主要股东参股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不得超过2家,或控股跨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1家。
也就是说,对于花呗和借呗,即使银保监会批准其跨省经营,蚂蚁也只能保留1家。
2)新规对网络小贷的联合贷款出资比例进行限制。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花呗和借呗与其他中小银行发放联合贷款时,其出资比例低至5%以下,最低的仅1%。
借助联合贷款模式,蚂蚁集团通过亿元表内资产撬动1.8万亿元联合贷款,成为其信用扩张的最重要工具。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上的讲话回答了这个问题。
他表示:在年前后,蚂蚁两家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是30亿元,并用了2倍杠杆向银行贷款了约60亿元,形成了90亿元资本金。
而蚂蚁集团将花呗借呗资产打包成ABS资产包,在资本市场反复融资,由于ABS循环融资没有次数限制,三年多时间里,蚂蚁集团用发行ABS循环融资了40余次,形成多亿元的规模。
限制联合贷款比例后,蚂蚁集团此前的信贷扩张模式将受到较大影响。
3)新规约束经营网络小贷的融资杠杆。
明确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一倍;通过资产证券化、发债融资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由此可见,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小贷公司,总杠杆率为5倍。
这一点对花呗和借呗影响极大,将消减蚂蚁的主要利润来源,直接压制了蚂蚁超限金融杠杆的想象空间。
5、蚂蚁未来出路
在小贷新规出台后,摆在小贷公司面前的有三条路。
第一是增加资本金。
蚂蚁目前的贷款规模为2.15万亿元,如果将联合贷款中小贷公司出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就意味着撬动2.15万亿的联合贷款,至少需要亿自有资金。
第二是降低联合贷款规模。
根据最多5倍融资杠杆的规定,蚂蚁小贷资本金需要扩充到亿元的规模。
如果以现在的资本金为基础,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为了符合监管新规,那么其联合放贷规模则要压缩到亿元左右。
第三是转型消费金融公司、申请网络银行牌照。
新规出台后,网络小贷牌照沦为鸡肋,预计后续市场实力玩家更倾向于选择消费金融牌照,而不是网络小贷牌照入场。
用互联网小贷牌照做消金,已经不如拿消金牌照合算,而消金受严格监管,资本回报率与资本市场想象空间均极其有限。
当然,目前网络小贷新规文件仅仅是在征求意见阶段,征求意见稿和正式稿件存在变动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过去的终稿轻微变动、实质性变动兼而有之,终稿减轻机构压力的情形亦存在先例,蚂蚁需要表示出自身诚恳的态度以争取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