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搽剂 http://pf.39.net/bdfyy/bdfzd/140220/4341463.html
加盐
文
这两天,我在脸书上加入了一个以蚂蚁为主题的讨论小组。
顺着通常的思路想,这应该是一个生物研究向、或者某种网络梗代称的版块,然而它存在的真实目的却奇妙而纯粹:人来扮演蚂蚁。
没错,这个小组的名称就叫「大家假装自己是同一个蚂蚁窝里的蚂蚁」
这座网络上的“蚂蚁窝”于一年之前建成,刚开始居民数量的增长虽然不快,不过也慢慢过了万。
直到近期国外的疫情变得严重后,“蚂蚁”的繁殖速度似乎同步开始暴涨,每周的蚂蚁新生儿都超过了一万,总蚁口数已经达到44万只,远超现实中一个蚂蚁窝的容量,堪称蚂蚁国度。
所以,这里的人们...哦不,蚂蚁们每天的日常是什么呢?
当然是干些蚂蚁该干的事咯。想想蚂蚁怎么做,你就该怎么做。
发现了棒棒糖或者其他甜食,蚂蚁们会集结将其抬回窝里当作食物储备。
窝里的隧道塌了,便号召大家一起来修。
“号隧道塌了,需要更多工人!”
“我挖”
“我挖”
在蚁后家周边找到了食蚁兽踪迹,那得通风报信,让大伙做好防御准备。
我随意浏览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每只蚂蚁的每一次呼唤,都会得到成百上千只蚂蚁极其简练的答复。
比如“DIG“代表挖,“LIFT“表示抬,“BITE”表示咬,都是很直观的蚂蚁行为。
可能你已经发现了,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交流的方式,但这座蚂蚁窝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回复时尽量只说一个词,跟帖多喜欢直接+1,再加上单词的字母之间常有空格。
简单、重复,甚至有些无聊。不过结合这里的氛围你会意识到,大家仿佛突然抓住到了扮演蚂蚁这种低级生物的精髓,令人迷惑,却也有种别样的幽默。
在搜索了一番生物学知识后,我还得知,蚂蚁种群中的大多数都是工蚁,也就是苦逼的工具蚁。挖洞觅食、养育后代,干最多的活,却没有生殖能力。
我想这应该解释了为什么版面中大多数蚂蚁的讨论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呼朋唤友前去干活的路上,个个精神抖擞的原因找到了。
不是兴趣使然,而是本性驱动。
此外,人们还会给自己一个工号来与其他蚂蚁区分,大概格式是ANT#这样,这也便于蚂蚁内部进行识别。
“号蚂蚁失踪了,怎么办”
“联系FBI”
但作为整个族群的统治者,“蚁后”实际上是无人扮演的。更多时候,蚁后存在的意义是一个精神上的象征,或者说被崇拜的对象。
还一度衍生出了一些沙雕问答。
Q:“如果我娶了我们的女王怎么样?”
A:“叛国罪”
对女王的尊敬、众人的合作、这些“玩法”也同时体现在蚂蚁们需要遵守的版规里。
比如这里不允许讨论黄暴内容,因为“我们是个全年龄向的版块”。
也不让聊政治,因为“我们弄这个仅仅是为了好玩”。
「女王」(指蚁后)这个单词必须大写,以示尊重。
版规的第一条还提到,请对他人友好和善,禁止仇恨性发言。
我总结一下,“大家乐呵呵的扮蚂蚁就好,和谐、团结,别关心人类世界的幺蛾子。”
“闻起来不错,准备检查这个奇怪的植物”(猪笼草,专吃小虫子)
下方跟帖:“太年轻,别跳”
“跑”
“陷阱”
如果想住进这里,那么只需要通过两个简单的问答,来证明自己懂得如何生而为蚁就可以了。
第一问:“谁对蚂蚁历史的贡献最大?”,答案有「蚁人」、「蚁后」、「玛丽皇后」、「苏珊·安东尼」(后两者是名字里包含ant)几个选项。
蚁人:???
第二问:“看过《虫虫危机》吗?(讲一位蚂蚁勇士通过冒险成长的动画电影)”。
选择「蚁后」和「看过」两个答案,并勾选遵循版面规则后,你就会成功进入蚂蚁的国度。
我看到国内有网友说,这不就是语C嘛(语言Cosplay),但玩法简单、脑洞泥石流如此,确实更像是印象里平日“闲出屁,吃饱撑”的国外网友会做的事。
版规还提到这里不允许讨论疫情,以防止政治话题的介入,但最近版主还是在首页中写下了一段慷慨激昂、看似指向不明的简介:
“即使有许多著名和悠久的蚂蚁国度已经陨落....但我们不会停下或者失败,我们会一直前进,直至终点....我们会在食蚁兽的地盘上抗争,我们会在糖果店和商场抗争...我们会保卫自己的家园,永不投降,不惜一切代价...”
联想到国外严重的疫情,他们目前可能最需要大家就是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就像曾经的我们一样。
毕竟现实中大家想要聚在一起嗨,情况只会越来越糟。
但在蚂蚁窝里,每个蚂蚁都能轻松的感受到来自其他蚂蚁的共鸣。
或许这就是蚁多力量大吧。
参考资料:文中包含翻译的图片均来自微博博主英国报姐-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