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中有一种摄影类别,还是微距摄影,这次的主角就是微距摄影,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微距摄影,再说一下微距摄影的闪灯光,和具体的使用方法,其中的重点是微距闪光灯的认识,很多人平时都接触不到微距摄影,那么来看看微距摄影的具体操作和理论知识吧
先来看看这次微距摄影的主角,是两只小蜘蛛,一个稍微大一点,另一个稍微小一点,就是这种微小的动物身上具有的结构美感,是很多大动物或者大物件没有的,主要的设备除了相机还有一个三头的闪光灯,这个闪光灯并不是一个多大的东西,上面方形的是小遮光罩,灯也都是相同的三个灯,在拍摄这种微距头的时候,不方便使用那种特别大的闪光灯,所以有应运而生这种小的热靴闪光灯,它的布光在拍摄这种微距题材的时候要方便很多
整体的外观就是图片中的样子,在重量上是挺重的,在拍照的时候,在地面上的一些小昆虫,用双臂做支撑就可以,像空中拍蜘蛛的时候,因为要举着就比较累,不过使用三脚架就能解决这类问题在拍摄蚂蚁和小昆虫的小题材是比较好的,这种闪光灯也可以来回变换位置。要拍摄这种蜘蛛的话,就相对麻烦一些,因为蜘蛛是有网的,有可能在拍摄的时候触碰到网而影响到拍摄
再来看一下闪光灯的参数调整,背面被分成了三个部分,这个闪光灯并不需要去引闪,三个部分分别控制三个灯,其中最小的功率是,拍摄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拍摄,拍摄微距摄影的时候,虫子是属于度方向都可以拍,并不是属于某一个平面范围,所以闪光灯八爪鱼似的设计比较巧妙,在拍摄的时候可以随意的调整光的方位
可以看下使用了闪光灯与使用自然光拍摄出来的区别,由于是上午的时间,整体阳光比较好,在实际拍摄中自然光效果就比较好,但是要拍摄出具有立体感的细节画面,使用闪光灯效果会更强一些。在拍摄蜘蛛或者昆虫的时候,实际上很少使用三脚架的,虽然很多时候都会说微距摄影必备的就是三脚架,目的是为了防止抖动,实际上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昆虫的角度是多变的,而使用了三脚架拍摄后,会造成视野上的局限性。遇到不动的小动物是最好的,而遇到多动的昆虫,根本无法使用三脚架
因为蜘蛛是由蛛网的,在使用灯光去布置的时候,就有一个难会触碰到网的难点,万一触碰到网,蜘蛛就算不跑也会出现偏移,就要非常小心翼翼,不要碰到拍摄的物体。遇到像蚊子这样的昆虫,驻扎在灌木丛中,就需要去手持拍摄,蚊子的个体大小会比蜘蛛小的多,就需要比距离蜘蛛更近的拍摄距离,采用自然光拍摄,会被从四面八方延伸过来的树脂挡住视线,这时就要用闪光灯去表现蚊子整体晶莹剔透的细节。在拍摄蚊子的过程中,能看到比较小的闪光灯都成了阻碍,稍有不慎就会吓跑昆虫,这都是通病,只能想办法去尽量不要打扰到它。
在微距摄影中有句话说的是“如果没有发现好的题材,是因为距离不够近”所以拍摄就要深入到复杂的场景中,不断去细致寻找发现合适的物体。重要的是要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在夏天蚊虫比较多的时候,不光是蚊虫,还有些不明种类的昆虫
为了不打扰到昆虫,布光的方式都是从正面下手,采用最简单的方式也是正面布光,在微距摄影中也有一种环形闪光灯,只可以从正面补光,而正面补光带来的问题是没有什么立体感,而八爪鱼的闪光灯,在张开的时候就很容易碰到树枝引发颤动,还有一个小办法,就是拿一把剪刀,把一些不合适的树枝剪刀,当然是一些不重要的部分,千万不能为了效果而把植被破坏,得不偿失,还有一种特殊的微距架,能夹住一些干扰物。
图中就是拍摄到的蜘蛛,是使用了闪光灯后的,能看出图片里补光的方式,右上角一个,左上角一个,左侧的灯光要明显强于右侧的光。这样类型的昆虫,最好的打光方式是通过背部打一个硬逆光,使它有了硬逆光能够把透明的肢体变得通透,然后在从两边或者上方进行补光,使用柔光板后的效果也会更加出众,图中蜘蛛的毛发已经是比较清晰的,就是使用了简单的mm微距镜头。百微镜头一般是用来拍摄产品或美食的,运用到昆虫中也可以拍摄清晰毛发
这张图中换了一个主体,这是另外一个蜘蛛,同时也比上一个蜘蛛拍摄距离远一些,能观察到的是此时的光是从上方照射过来,同时右下方也有光,在距离比较远的时候,扩散的就比较大,这样一个夹层的光让主体形成剔透的感觉
而这张图片中采用的是自然光拍摄,看到自然光拍摄时,即使焦点已经对清晰,和上面两张图片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自然光相对要柔和一些,能够体现出自然的味道,缺点是不能将毛发的细节表现出来,不过这两种蜘蛛品种也是有区别的。通过这几张图片能清晰的看到使用了闪光灯与不适用闪光灯的差别
而这张图片是无意中拍摄到的小昆虫,在使用闪光灯的时候,一方面是为了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另外一种就是必须要使用闪光灯,像这种类型的小昆虫躲在叶子当中,本身就是微小的物体,身上虽然有明显的纹路,只有落在颜色反差较大的叶子上,才更容易发现。要做的就是将这种复杂结构的生物拍摄清晰,这张图片打了两个顶灯,做一个补光就好,不要把它惊吓到,能看到此时的光圈是F11,快门是,这样一个昏暗的环境,只有闪光灯才能表现出来,就算不使用闪光灯,将iso提亮后,主体与环境一起变亮,就不会营造出这种只要主体变亮的氛围,昆虫也不会有这样立体的效果,就像上面的蜘蛛一样,细节表现最重要
在这张图片中,也是一个小昆虫,首先能看到光是逆光,但是这个光不够强,光不能通过叶子透过昆虫的身体,在画面的右边也没有出现光,就会造成这种左侧的叶子是提亮的,昆虫的腿也是亮的,但是背部主体没有光照,显得不通透。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个虫子在乱动,没有很好的办法让它固定下来,在一瞬间能抓住拍摄就拍摄到了,如果错过了基本上没有下次的机会
转换了一个角度之后,能看捕捉到了这一瞬间,此时的参数是f7和的iso,在这种参数下拍摄,背景才能被很好的压暗下来,单独将昆虫主体提亮
这张毛毛虫的图片,其实此时的阳光并不是很好,而它和上面的区别在于此时的感光已经被提升到了,如果不调的情况下就是一张非常暗的照片,而问题就是此时的光圈已经开到了非常大的范围,已经到了F2.8,这是一个错误,拍摄昆虫的过程中,光圈应该开在6或8以上,才能拍摄出比较全的样貌,要不然都是图中这样,只能看清昆虫的头,其余的地方全是虚的,放大看之后也会发现茫茫多的噪点。
看了上面的内容,可以学习到一些经验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