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蚂蚁和蚂蚁链衣公子

衣公子的剑——做爱读的商业评论

最近很多人问我怎么理解蚂蚁。

经济可以围绕产业写历史,聊华为就是一部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史,写中芯国际就不得不提中国半导体史,说蔚来就该放进中国造车史。把企业沉浮放进产业变迁中,方能看出兴衰的本质。

只有蚂蚁很特殊,把它放进互联网金融史,或者是数字科技史,都不完整。我觉得,要真的读懂蚂蚁,需要一个提纲挈领的视角,那就是,中国建立信任的历史。

现在的人已经很难想象,淘宝成立之初的交易——买家只选择“同城”的卖家。双方在网上谈好,再在线下约好一个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原因很简单,买家不敢在拿到东西之前付钱,卖家也怕发了货对方不付钱。

信任的问题不克服,真正的电商就遥遥无期。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中国不缺信用,但中国社会却缺乏一个科学的信任体系。

这就是支付宝诞生的背景。“担保交易”:买家的货款先进支付宝,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支付宝再将货款转给卖家。

文化和思想教育确实重要,但是要建立信任,更需要的是合理的制度和规则。凭借支付宝的横空出世,淘宝上买卖双方的信任逐渐建立,电商时代终于来到。

年,阿里巴巴开始着手攻克小微企业的信任问题。中小企业对经济贡献大,但是融资难问题大大限制了其成长。“支持中小企业!”,这口号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但是喊破了喉咙也没用,银行还是天天围着大企业转。

不是中小企业不行,也不是银行缺心眼,而是传统银行制度只信任抵押物和大企业的担保。中小企业的信用拿不准,放出去的贷款成了坏账,是对储户的不负责。

阿里小贷,尝试分析订单、存货、用户评价等指标,筛选出值得信任的好商户,帮助他们获得贷款。开历史之先,如今这套方法已经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

再后来,蚂蚁做芝麻信用,用数字技术,更细致地刻划个人信用。在这套体系里,社会资源信任并且嘉奖信用好的人,而不仅仅是有钱的人。

在商言商,衣公子一直认为,把企业做好做强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但除此之外,阿里巴巴对社会的更大贡献是建立起解决社会诚信问题的信任体系。年卸任阿里董事长后马云荣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领奖时他总结自己取得的成就不是科技、交易、钱,而是建立了信任体系,来帮助更多的人和小企业。

社会信任的建立,为你我带来什么收益?显而易见。

作为普通人,你我都是电商便利性的受益者。凭借芝麻信用分,租书、租伞、租充电宝、骑共享单车,都可以免押金。从前,除非抵押房子,否则小微企业根本无法从银行借到钱,如今,凭借蚂蚁的信任体系,一位路边早餐摊店主也能贷到款,虽然和大企业在大银行获得的贷款条件无法比,但是自己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这样一笔周转资金多宝贵多关键。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显而易见,还有很多你感知不到,甚至意想不到的。比如,中国餐饮业得以做大做强。

曾经,餐饮业最大的掣肘是无法上市、融资困难,因此做不大规模。资本市场拒绝餐饮行业的原因在于餐饮现金交易太多,收入真实性无法核实,造假空间太大。但是,随着支付宝移动支付普及,在信任体系下,餐饮业的收入有了真实性凭证,因此大批餐饮品牌得以上市,行业的天花板打开了。

信任体系真是个好东西,有了这个基础设施,看似无关的行业,也获益良多。

马云有过愿景,“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借新华社的文风,可以说,信任体系是行业革命的宣诏书,是新经济的烽燧台,是创新者的铁犁铧,是老赖们的催命符。

这才是理解蚂蚁的准确角度。

年,马云赴硅谷为刚刚创立不久的阿里巴巴寻求融资。按照惯例,要准备BP(businessplan,商业计划书),但马云拒绝了,理由是变化时刻都在发生,“Ineverplan”。求锤得锤,37家风险投资全部拒绝了马云。

阿里的文化强调“拥抱变化”。一眨眼,蚂蚁自支付宝诞生算起,已经走过了十六个春秋。十多年里看似每年做的事不一样,担保交易、小微贷款、芝麻分、无现金城市……

但是,大道无术,核心没有变,所有这些工作都围绕一个目的:建立信任。

对蚂蚁的讨论越来越热烈,但是只有找准“建立信任”这个视角。我们才可以准确地度量,蚂蚁竞争优势在哪里,行业的天花板高不高,成长的空间还有没有。

最准确的问题是,中国的信任建设,还有更大的空间吗?有,而且有很多很多很多。

在老百姓身边,从吃的菜到用的药,我们的不信任还有很多很多。奶粉、疫苗,新闻凡是占上这两个词,%全民热议刷屏。

在商业里,企鹅和老干妈的“误会”,算得上触目惊心,法务能力超群的超大型企业尚且如此,整个商业社会对于“萝卜章”的畏惧,可想而知。

在金融领域,我自己更是亲历者,国家号召重视中小企业融资难,供应链金融是个公认的好思路。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参与了实践,但是一阵折腾,普遍还是放弃了。为什么?信任成本太高,供应链上下游应收账款的确权太难,核实真实的贸易背景更难。

在政务领域,为什么办事流程慢?比如医保报销,百姓买房,企业办事,当事人带着文件,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跑,中途遇到无数次“资料补齐”,打回去,重来。大夏天的,你一身是汗,拿着一叠文件,也是纳闷了,明明是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核实?说到底还是信任问题。

只要信任问题不解决,社会协作就充满摩檫力,即使数字化,其实流程还是断裂的。

蚂蚁十六年,算起来已经做了好几件大事:为电商保驾护航,信用分覆盖全民,创普惠金融新模式,等等,成绩相当不错。不过,在中国建立信任这件事,不是已经做完了,而是才刚刚开始。

既然把“建立信任”当作事业,那么蚂蚁就没有终点。从电商到金融,从线上到线下,就像翻过一个又一个山丘,现在,蚂蚁要去向产业,去向政务。

互联网、快捷支付、大数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jn/5362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