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高倩),港交所做出同股不同权制度改革后的第二年,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果断选择在港交所二次上市;如今在上交所成立三十周年、科创板满一周年之际,从阿里集团走出来的蚂蚁集团选择彻底拥抱中国资本市场,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
8月25日,蚂蚁集团向港交所及上交所同步递交上市招股文件,拟在A+H发行的新股数量合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亿股(绿鞋前),意味着将发行不低于30亿股新股。此外,本次A股发行可引入绿鞋机制,超额配售权最高不超过15%。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拟在10月份进行A+H上市,可能募资至多亿美元,估值超过亿美元。如果市场条件允许,此次IPO规模为亿美元,将取代沙特阿美亿美元的IPO,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IPO。
不过,无论最终的数字定格在多少,都不会影响到蚂蚁集团这次超大型IPO的地位和意义。
如果将蚂蚁集团比喻为一只巨鲸,它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着周遭的海洋生物。同样,这次IPO,蚂蚁集团也将掀起资本巨浪,券商、资本市场都被卷入其中。
全球最大IPO
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来头似乎都不小。追溯最早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还是年的工商银行,它是内地首家两地同股、同价、同步上市的企业,彼时创下首次公开发行集资额居全球之最的纪录(约募资亿美元)。之后国有六大银行均采用这种方式上市。
回到蚂蚁集团,它虽然不是第一家采用A+H方式上市的公司,却有极大可能同样成为全球最大的IPO。有数据显示,从全球已有的IPO募资情况来看,蚂蚁集团以亿美元的金额位居第一,打败沙特阿美的亿美元。
由此来看,蚂蚁集团将成为今年以来最大的吸金巨兽,而这也将会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一系列连锁影响。
普华永道发布的《中国TMT企业IPO数据回顾与前瞻报告》显示,年上半年内地TMT企业IPO数量较年下半年的74起下降至55起,同期融资总额也从约亿元下降至约亿元。
其中,前三大募资企业,分别是在港交所二次上市的京东集团(亿元)和网易集团(亿元),以及科创板上市的华润微电子(43亿元),共募资亿元,占总募资金额的55%。而蚂蚁集团预计募资金额更大,高达亿美元(约为亿元),远超年下半年和年下半年募资额中位数(亿元)。
那么,蚂蚁集团的全球最大IPO,会不会影响到下半年其他公司的募资呢?
“影响不大,”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因为)现在整体资金充裕,蚂蚁集团的融资,战略投资者占比应该会较大,对市场直接冲击不大。”业内人士张怡文也给出明确答案,“不会。今年资金环境整体比较宽松,市场上并不缺钱。”
不过,蚂蚁集团的IPO,势必会对两地资本市场产生冲击,尤其是刚满一岁的科创板。
“蚂蚁上市后必然纳入科创50指数,将成为科创板的风向标。类似主板的中石油与创业板的东财。”张怡文说道。
王骥跃也认为,蚂蚁集团上市,在科创板属于绝对领先地位,未来在科创指数中的权重也大,上涨下跌都会对指数有较大影响。而且短期内,可能很难有相当体量的公司再上科创板了,京东数科和吉利汽车都还有差距,中芯国际也相对小很多了。
相比而言,在港交所,有腾讯阿里美团京东网易在,蚂蚁集团的体量不至于这么显著,对指数影响也会小一些。
数亿元上市费用
前券商从业者江彬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蚂蚁集团)这么一个案子,一个投行可以吃十年,直接负责的团队可以退休了。”王骥跃也表示,“这个案子能有几个亿收入。”
蚂蚁集团IPO,之所以如此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