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萨马兰奇体育频道4月16日报道美国《科学日报》网站近日发布题为《被“隔离”的蚂蚁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困境》的文章,介绍了蚂蚁在被与其共处的社群隔离后,表现出的多种消极反应。现将文章编译如下:
蚂蚁对社交隔离的反应与人类和其他社会性哺乳动物类似。以色列-德国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与蚂蚁群体隔离的蚂蚁的社会和卫生行为的变化。研究团队尤其惊讶的是,免疫和压力基因在被隔离的蚂蚁的大脑中被抑制。约翰内斯·古滕贝格大学美因茨分校负责这项研究的苏珊·福伊齐克教授说:“这使得免疫系统的效率降低,这一现象在社会隔离人类方面也很明显——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危机期间。”
研究显示,蚂蚁对社交隔离的反应与人类和其他社会哺乳动物类似
隔离对社会性昆虫的影响迄今研究不多
人类和其他社会性哺乳动物会因为压力大而与自己的群体隔离,这对它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美因茨研究小组的合作研究者、该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伊农·沙夫教授说:“被隔离的人变得孤独、抑郁和焦虑,上瘾更容易,免疫系统脆弱,整体健康受损。”
虽然在人类和小鼠等社会性哺乳动物身上,人们对隔离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但人们对昆虫在类似情况下的反应方式却知之甚少——尽管它们生活在高度进化的社会机制中。例如,蚂蚁作为蚁巢的成员,一生都生活在这里,并依赖其同蚁巢的配偶。工蚁放弃了自己的繁殖潜能,致力于喂养幼虫、打扫和保卫巢穴、寻找食物,而蚁后除了产卵之外几乎什么都不做。
基于这一机制,研究团队研究了蚂蚁被社会隔离的后果。作为研究对象的蚂蚁栖息在欧洲森林的橡树树枝上,形成了几十个蚁巢。一些工蚁被单独从蚁巢带走,并被隔离了不同的时间,从1小时到最长28天。这项研究是在年1月至3月间进行的,研究者着重指出了他们观察到变化的3个具体方面。在隔离结束后,工蚁对蚁巢内同伴的共处兴趣减少了,而他们在独自居留的时间变长了;他们为自己清洁整理的时间也变少了。苏珊·福伊齐克教授解释说:“卫生行为的减少可能使蚂蚁更容易受到寄生虫的侵害,但这也是其他社会有机体社会剥夺的一个典型特征。”
隔离引起的压力对免疫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虽然这项研究结果揭示出这种与世隔绝的昆虫的行为发生了重大变化,但它有关基因活动的发现更令人震惊:许多与免疫系统功能和应激反应有关的基因都是成纤维细胞。换句话说,这些基因不那么活跃。伊农·沙夫教授说:“这一发现与对其他社会性动物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些动物的免疫系统在被隔离后会减弱。”
苏珊娜·福伊齐克教授领导的生物学家团队的这一发现是首次发现,它将行为和基因分析结合在一起,对在社交昆虫中隔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福伊齐克总结了以色列-德国研究的结果,他总结说:“我们的研究显示,蚂蚁与社会性哺乳动物一样受到隔离的影响,这表明社会福利、压力承受力和社会性动物的免疫能力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福伊齐克还与她的以色列伙伴伊农·沙夫教授以及研究报告的合著者兼小组负责人、约克大学的罗曼·利布雷希特博士合作,在德国研究基金会的资助下,启动了一个新的关于蚂蚁健康益处和空间学习分子基础的联合项目。(编译/马骐騑)
本文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