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明显感到问保险的人多了起来,
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崛起,是好事,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积蓄已久的问题。
在各大投诉网站上,一搜保险,投诉案例就会排山倒海般涌来。
互联网还是有记忆的。
这两天,我翻了下知名投诉网站“X猫投诉”,发现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有几类投诉,大量且重复出现。
(注:X猫投诉是X浪旗下的消费者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它,投诉商家的不规范行为,平台会分配商家对接,从而解决用户的问题。)
看了上百份投诉案例后,我整理了这么一张表格:
大致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的投诉:
莫名扣费、业务员的虚假宣传、退保和套路贷款
比如很多用户投诉,他们被“首月1元”“免费领取”等广告宣传吸引,但购买了之后,却发现每月都是自动扣费,被扣几十元甚至上百元。
很多用户深陷在“欺诈”的泥潭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该怎么办?
客户是上帝,但客户不一定总是当上帝。
很多时候,也可能只是保险公司眼里一把绿油油的韭菜,为了收割你这把韭菜,背后干的事就不那么厚道。
对X猫投诉整个3月份的投诉统计下来,最常见的几类投诉大致是这样一个情况:
不否认,有些问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的。
很多朋友买的时候偏听偏信,自己也没搞清楚买了个啥,那踩坑就很正常。
但更多的情况下,是老百姓中了各种各样的套路,找了各样的道。
1.莫名扣费
很多保险广告都具有很大欺骗性,显示“赠险”“只要1元”“红包免费领”这样的宣传语,基本都不能信。
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快速增加用户转换率。
先吸引你买,后边我再悄咪咪地扣你钱。
不知道大家在短视频平台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广告,万的医疗保障,首月只要1元甚至0元。
或者在某音短视频上,突然出现一条广告,只要出1元的保费,就能理赔万。
……
很多人想得美滋滋,觉得这保险便宜啊,
每月都是1块或一分不要。
结果发现,从第二个月开始,保险开始自动扣款,每月扣几十块上百块。
自己还蒙在鼓里,莫名其妙。
其中的套路其实很简单,
一份保单分期了,把年付变成了月付。
宣传时是首月0元,这保险真啊真便宜,但实际上一点都没便宜,只是把保费全分摊到了后面11个月里面。
等第二个月自动扣款的时候,你就知道了。
首月1元≠每月1元。
很多用户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做了投诉:
这个问题,银保监会早在去年底就下过文,不允许存在“首月1元”“首月0元”这样的虚假宣传。
可是,这种情况今天依然存在。
提醒大家留意。
还有一种扣费也很常见,
很多用户投诉,在自己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保险自动开通了下一期扣费,但是没有任何扣费通知。(自动续保)
对短期健康险而言,自动续保也是不合规的。
年1月11日,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非保证续保产品,不得使用“自动续保”这样的模糊字眼。
一些保司可能会喜欢打擦边球,如果遇到了这种情况,是可以去保监会投诉它的。
2.业务员虚假宣传
关于业务员销售误导现象,我们应该听的非常多了。
有些无良,为了卖保险,无所不用其集,套路很深。
最常见的手法是,虚抬收益。
而且专爱挑老人和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下手,因为容易上钩。
比如这样的:
“每年存五千块,等你孙子上大学的时候,就能取出十几万”,这样的话术,老人因为文化程度不高,分辨不出真假,就会踩坑。
业务员虚假承诺收益的情况随处可见。
再比如这样的:
销售人员许诺老人年化收益4.5%甚至6%,所以一次交了6.5万块,老人去世后,最后却只能以本金的方式赎回,没有任何利息。
保险公司的说法是,
老人买的是两全险(万能型),只有在老人活着的时候,才能给3%的利息,人不在了,所以一份利息没有。
而所谓万能险,真实利率是不固定的,给多少,看天。
历史上就出现过有产品从5%收益迅速滑落到2%的保底收益,而且再没抬头的情况。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对于万能险重要的它的“保底收益”,因为再低也不会低过它,但目前监管允许的最高保底也不能超过3%。
之前抖音还有个大火的案例。
李先生的妈妈,55岁时买了一份养老险。
销售人员承诺收益6%,结果十年交了6万只保5万8。
上面的收益全是无中生有,保险根本就不可能做到像6%这样的利率。
只要业务员以“高分红”“高收益”为卖点的,就要警惕。
理财险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只有把收益明明白白写在合同里的,才是真的。
业务员任何口头承诺都不能算数。
此外,看了留言,还有一种情况要特别注意一下,
保费不能直接交由业务员代缴。
要么在线下营业场所内交付,要么是线上投保时直接支付,销售人员是无权帮人代缴保费的。
X猫投诉上就曾出现了这样的投诉:
这种情况想找回保费,可能就要靠运气了。
3.贷款绑定保险
去年我发了一篇文章“揭露房贷的一个垃圾套路”,很多朋友就留言给我,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遭遇。
比如一个朋友留言说,
他去银行办理贷款,手续都弄好了,但银行工作人员非要他先交元买一份保险,说如果不交也可以,但就办不了贷款了。
还有人留言说,销售人员说买一份理财险,贷款利率就可以打折,不买利息就会更高。
很多人贷款可能连自己捆绑了一份保险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保险保什么,保单没有,但保费却是一直交着的。
甚至如果你想退保,他们会用“利率会上涨”劝你,如果还不能说服,就会用“退保上征信”来威胁消费者。
比如这位用户的投诉:
还有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就是暴力催收,单方面曝光个人信息、电话骚扰家人朋友,这样的投诉案例也很多。
更让心恶心的是,在用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不小心签了“人借款信用保证保险”。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未全额清偿借款本息前,投保人不得退保。
也就是说,如果用户办理的真的是消费贷,那么确实应该按照合同约定续保!
如果你想提前还款,很可能还不让,本来就少赚了一份利息,现在又少赚一份保费,他们算盘打的确实精。
就有用户做了投诉:
对于这种大坑,相关部门当然不会坐视不管,
仅年2月份,各级银保监机构就披露84张罚单,剑指信贷业务违规。
至年,信贷业务也仍是重灾区。
X安被罚万元。
所以提醒,办理任何贷款都需谨慎!
一定要仔细阅读所有的资料!
在办理信贷前,会有《借款协议》、《投保协议》、《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等非常多的资料需要确认。
不能一给你一堆纸,你就傻乎乎的签了。
一旦记入征信,坑的就是自己的后半辈子。
4.退保
就X猫投诉上关于保险退保的投诉来看,基本分这两种情况:
一种是单纯退保,但找不到退保方法或退保受阻,投诉;
另一种是退保了,但保费只退了一部分,不满意,投诉。
关于退保的所有问题,我在“史上最全退保攻略!手把手教你如何退保”这篇文章里做了最详细的解释,可以拿来参考。
第一类投诉比如这样的:
一到要退保就推三阻四,这可能是一些保司的老毛病了,得治。
我国《保险法》第十五条明文规定了:
除本法另有规定或者保险合同另有约定外,保险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以解除合同,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
退保,它是每个投保人的权利,保司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止。
遇到这种行为,态度一定要够强硬。
还不行的话,那么不用多说废话了,直接搜集证据,包括录音,聊天记录等等,直接上当地银保监会投诉它。
但退保其实很简单的,
如果你在互联网上买的保险,是可以实现一键退保的。
比如支付宝上买的好医保,
你需要在蚂蚁保险里面找到你的保单,然后点击“更多”里面的联系客服,后面就有“自助退保”这个工具,点进去按照提示操作就好了。
当然,不同平台上买的保险操作流程不一样,大家可以自己探索。
如果是在线下买的保险,
则需要打电话到保险公司按照指示退保。
第二类投诉是这样的:
交了的保费,最后退保只退了一半的钱,合理吗?
记住,退保≠能拿到全部保费,这是合理的。
退保只会退“现金价值”。
你缴纳的保费,在扣除了成本后累积的钱,剩下的部分就叫做现金价值。
它有个计算公式:
现金价值=已缴保费-风险保费-业务员佣金-管理费+利息
在保障前期退保,通常情况下,现金价值<保费。
你不需要知道怎么算的,只需知道现金价值相当于退保能拿到的钱。
在“退保还能赚钱?这个秘密很多人不知道”这篇文章里,我非常详细解释了「退保能拿回多少钱」这个问题。
在X猫投诉上看过了大量投诉案例后,我总结出了大家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
一是投保前自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