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病,历来有异病同治的说法,
也就是
不同的病症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
经常会用到一个中成药,
叫做“小儿咳喘灵”,
一般有口服液跟颗粒两种剂型。
它既可以用来治疗咳喘,
也可以用来退烧,
还可以用来治疗湿疹。
我有这样一位小病人:
六岁男孩,阳热体质,活泼好动,
活动后容易出汗,量多,满头大汗那种,
平素喜凉,唇色艳红,舌质绛,
经常在耳后、背部、四肢出现红色的片状疹子,
伴渗出,瘙痒,影响睡眠。
经过中药两到三个月的调理以后呢,
症状有明显的改善。
但当气候或者节令变化的时候,
症状仍会略有加重。
一般小孩子,能够吃两三个月的中药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后期调理的时候就改用了中成药。
当时判断他属于典型的寒包火,
遂给予小儿咳喘灵口服液减量口服一个月。
用药后发现,出汗显著减少,
跟一般小孩子持平了,
同时,湿疹发作基本上只集中在肘窝腘窝,
颜色变浅,瘙痒不显。
湿疹居然用小儿咳喘灵也可以得到治疗与改善。
这是因为,
“小儿咳喘灵"的组方构成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药,
一味是麻黄,用以解表寒,
另一味是石膏,用以清泻里热。
恰好就对应上这则“寒包火”的湿疹病例。
所以说,
中医讲求的是一个辨证治疗,证症相符。
病症虽各有差异,
背后的病证抓准了,
止咳药也能用于湿疹,效果竟然还不错。
俞晨晖医生,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家学渊源深厚,师承嘉定名中医朱氏,在中医妇科、儿科及传统养生保健学方面尽得真传,积二十余年临床治疗经验,专擅于中医内科杂症、痛经、妇科炎症、不育不孕、月经不调、儿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之疾患等。
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