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蚂蚁学习生存哲学

令人称奇的蚂蚁谋生技巧

蚂蚁的世界是一个组织严密的世界,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它们有组织、有分工、有种族、有“军队”,甚至有“国家”。它们群居而生、协力而作。无声无息地构成了一个个奇妙的昆虫王国。各成员之间分工有序,配合默契。没有哪一只蚂蚁是多余的,也没有哪一只蚂蚁光吃不干。

众所周知,蚂蚁是一种社会性昆虫,它们在集体劳动时,组织严密,配合默契,分工合理。英国著名的昆虫学家马斯顿博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一只死蚱蜢分成三段,第二段是第一段重量的两倍,第三段又是第二段的两倍。他把三段蚱蜢分别放在蚁穴的不同地方。当蚂蚁发现了这些食物后,分别返回洞中告之同伴来搬运食物。大约40分钟以后,各部分蚂蚁都来到了现场,马斯顿分别记录了每一块蚱蜢上的蚂蚁数,三段分别有28、44、89只蚂蚁。很明显,报信的工蚁对每段食物的重量和体积进行了估算,搬运食物的蚂蚁数与每段食物的重量成正比。蚂蚁能有如此精确的计算能力,可见它们本领的高明了。

在蚂蚁的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与人类社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有着独特的社会形态,有着严密的社会分工,有着挑战成功的奋斗精神。在蚂蚁的身上,有许多优点是值得我们人类好好借鉴和学习的。可以说,一个蚂蚁族群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组织,有分工。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分工明确,没有哪一只蚂蚁是吃白食和毫无用处的。

叹为观止的蚂蚁王国

在小小的蚂蚁王国里,其分工之细令人叹为观止。蚂蚁社会里,蚂蚁分为雄蚁、蚁后和工蚁三种。

生育的主力军:雄蚁

雄蚁的主要职责是与蚁后交配。一旦交配完成后,雄蚁就会死去。但是,每当交配的季节来临时,它们仍然会显示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姿态,争相与蚁后交配。

蚁群的灵魂:蚁后

蚁后的职责主要是产卵、繁殖后代和统管这个大家庭。它是整个蚁群的灵魂,没有它,无论工蚁和兵蚁的数量有多么巨大,也会迅速地消亡。所以,对于一个蚁群来说,只要有蚁后存在,就会有蚁群的存在。

具有“奉献”精神的工蚁

蚁后终生产卵,不断孵出大量无翅的雌蚁。这种雌蚁没有繁殖能力,它们的职责是终生为蚁后和整个蚁群提供食物和筑造、保卫蚁穴。这种蚂蚁即是工蚁。正因为工蚁有这种特殊的“奉献”精神,在动物界里,蚂蚁才最终发展成一个大家庭。

工蚁的体内充满着可作为生物武器的毒腺。生活在马来西亚的木工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工蚁,其毒腺贯通全身,在遇敌作战时,会将自己的身体弄破,将毒液射向敌人,同时呼唤同伴前来助战。

撒“路标”的织蚁

在非洲等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叫织蚁的树栖蚂蚁。这种蚂蚁用它们的幼虫吐出的丝,将成千上万的小树枝和树叶连接起来,筑成连片的空中巢穴。为了便于在如此庞大的“帝国”内进行联络,织蚁采用了非常奇特的联系方式。当一只工蚁在蚁穴附近发现有入侵者时,它会马上赶回蚁穴报告。一路上,它一边往回走,一边在沿途撒下“路标”。回到蚁穴后,它会用“之”字形的舞步向同伴发出警报。随后,其他工蚁便会紧跟这只工蚁,赶到发现入侵者的地方,协力将入侵者赶跑

“牧养”蚜虫的牧蚁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牧蚁是动物界中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牧民”。牧蚁“牧养”的是蚜虫。蚜虫是以植物中富含氨基酸和糖分的汁液为食的。而牧蚁则以蚜虫的排泄物为食,因为蚜虫的排泄物中仍含有氨基酸和糖分。为了保证能不断地从蚜虫那里得到食物,牧蚁会自觉地保护蚜虫不受天敌侵害,甚至当树枝中的汁液干枯后,牧蚁还会小心翼翼地将蚜虫带到新的树枝上。更令人惊奇的是,有时整个蚁群(不仅仅是少数工蚁)会带着蚜虫一起迁移,搬入新居。这种蚜虫产卵时也在蚁穴里,蚂蚁舐着蚜虫卵,照顾它们如同照顾自己的孩子。

“协同”捕食的军蚁

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军蚁,更是一绝。这种军蚁不仅个体大。且蚁群的规模也相当庞大,一般包含17万70万只工蚁。军蚁的聪明之处在于,它们总是协同捕食,以增强自己的力量。它们往往早晨外出捕食,此时,成千上万的蚂蚁涌出蚁穴排成一纵队,以每分钟30厘米的速度向前延伸。然后,纵队再向两侧分散,直到形成一个14米宽、12米长的方阵为止,其阵势犹如一个缩小了的古罗马军团。军蚁以这种阵容向前推进,一路捕捉蜘蛛、蝎子和其他蚂蚁,有时甚至包括蛇和晰蜴。一旦战争结束,蚁群便带着战利品和战死的同伴尸体,以比出发时稍宽的纵队形式返回蚁穴。军蚁每次外出捕食总是收获大于损失。

懒蚂蚁:蚂蚁社会里头的探索者

勤奋做事、辛勤劳作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但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最终需要去思考,去判断,去决策,去创造,这就需要“懒”。

在人们的印象中,蚂蚁是勤劳的,但有位生物学家发现在勤劳的蚂蚁中,有一种蚂蚁特别懒惰。平时干活时,大部分蚂蚁去搬东西、干活,它们却乱转一气不干事。当其他的蚂蚁都在勤劳地啃一块骨头时,而有少数的蚂蚁却在袖手旁观,一会儿这里瞧瞧,一会儿那里看看,却不参加啃食活动。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生物学家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说这些“懒蚂蚁”不是懒蚂蚁,是因为蚂蚁社会一旦发现食物源需要搬回来的时候,它不能把它的工蚁全投上去,如果全上去一旦搬完了,大家都得窝工,所以总得要有一部分蚂蚁去探索,到处走动寻找新的食物源,这堆搬完了以后,大家就可以做接下来的工作。

其实,懒蚂蚁并不懒,他们是蚂蚁社会里头的探索者。当蚁巢遭到彻底毁坏时,那些一直忙碌的勤劳的蚂蚁会束手无策,这时,懒蚂蚁就会带领勤劳的蚂蚁到它早已侦察好的新的居住场所。

显然,懒蚂蚁同别的蚂蚁一样,也在做十分重要的工作。寻找新的食物,类似于企业寻找新的生存空间。这些都是蚂蚁群体繁衍生存的关键任务。

蚂蚁的启示

蚂蚁是一种非常细小的爬行动物,常常被人们喻为弱小、欺凌的象征,“就像踩死一只蚂蚁这么简单”这句话,正是蚂蚁弱小的真实写照,然而蚂蚁却有如下值得人类学习和借鉴的崇高精神。

一是团队和献身精神

每当山洪暴发,河堤和山地被洪水淹没,山地上的土堆上,走投无路的蚂蚁被洪水逼得节节后退,眼看别无选择,只有葬身汪洋时,它们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成一团,形成了一个蚁球,黑乎乎的蚂蚁密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随波逐流,顺水漂流而去。波涛汹涌,在蚁球漂流的过程中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一层层被剥离去,蚁球逐渐变小。最终,蚁球靠岸了,蚂蚁一层层散开,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虽然有不少的蚂蚁被洪水冲散淹死,但他们最终胜利了,得救了。这就是蚂蚁团结拚搏,勇于牺牲的团队精神。

二是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有篇《将军与蚂蚁》的文章,在14世纪的一场战争中,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躲进一个旧马槽里逃避敌人的搜捕。当时刚好有只蚂蚁在马槽里忙碌着,它努力地扛起一粒玉米,试图爬上一堵垂直的“墙”,1次,2次,3次,4次……将军默默地数到第69次,每次玉米粒都被蚂蚁顶上去,然后又掉下来。蚂蚁没有放弃,在进行到第70次尝试时,终于把那粒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被感动了,重振旗鼓,最终打败了敌人。如果蚂蚁要奔向某个地方,而你设法阻止,设置障碍物,它们不会知难而退,走回头路,而寻找另一条路线。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找到另一条路线,到达它想要去的地方。

三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在严寒的冬天,蚂蚁时刻都会提醒自己,严冬不会持续太久,春天很快就会到来。每当天气变暖的第一天,蚂蚁就会出去活动;如果天气变冷,他们再回到洞里。他们不会在洞里一味地等待,这样它们永远会在天气变得暖和的第一天走出去,重新开始崭新的生活。

四是深谋远虑、未雨绸缪的精神

蚂蚁不会天真地认为,秋天会永远持续下去,它们时刻都有危机感,秋天过去,寒冬就会到来。即使在盛夏,蚂蚁也会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五是全力以赴、永无止境的精神

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蚂蚁整天在忙碌地往自己的巢穴里搬运食物,从没停止过,它们竭尽全力,为冬天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

向蚂蚁学习生存哲学

蚂蚁体积虽小,精神却显得伟大,我们应该向蚂蚁学习人生哲学。

1.永不放弃

  如果你设法阻止它们奔向某个地方,它们就会往上爬,从地下钻或者绕行,直到找到另一条路线。蚂蚁从不放弃寻找奔向自己的目的地。

2.未雨绸缪

  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作打算。多么深刻的洞察力!蚂蚁从来不会天真的认为夏天会永远的持续下去,所以即使在盛夏,它们也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3.乐观进取

  蚂蚁在冬天里想着夏天。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提醒自己:“这样地日子不会持续太久。”蚂蚁不一味地等待,它们会在气温变化的第一天就出去活动。

4.全力以赴

蚂蚁会竭尽全力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多么令人叹服的精神!

(根据网络资料改编,对原作者真诚致谢!欢迎转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jj/533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