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ldquo呀嘿rdquo

蚂蚁“呀嘿”

一场不经意的发现一群微不足道的生命唤起了孩子内心强烈的探究热情

Paragraph缘起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指出:“对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教育,要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并和幼儿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初遇蚂蚁

一次晨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被外面地上的小蚂蚁吸引住了,大家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快看,

是小蚂蚁!”

“它们在干什么呢?”

“它们一定刚从洞里钻出来,是在找吃的吧......”

一连串的问题冒了出来,孩子们看了很久也不愿散去,遵从孩子的兴趣,我们的蚂蚁探秘之旅正式开始!

Paragraph知蚂蚁

外形

在晨间谈话时,我向小朋友抛出了问题:

蚂蚁到底是什么样子?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蚂蚁中有哪些蚁型......

蚂蚁有许多足和锋利的牙齿

蚂蚁里有负责干活的工蚁

蚂蚁的颜色是黑色

宸赫

蚂蚁不止有黑色的,还有红色、白色、黄色的蚂蚁

对此大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TALKING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在探索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给予幼儿积极的指导和帮助,助力于幼儿探究、了解世界。

因此、针对小朋友的困惑,我们开展活动,共同讨论蚂蚁的外形。

兵蚁

工蚁

雄蚁

蚁后

在分享经验中,孩子们知道蚂蚁是一种膜翅目蚁科昆虫,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感知气味的触角,胸部生有六足。蚂蚁的颜色分黑色、褐色、红色、白色等不同颜色,并且在蚂蚁族群中分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不同的蚁型负责的工作都不相同。

生活习性

随着对蚂蚁的外形的了解,孩子们提出来进一步的疑问。

静涵

老师,蚂蚁喜欢吃什么呢?

蚂蚁住在哪里呢?

邹一

楷楷

蚂蚁喜欢吃甜的东西,还喜欢吃饼干,有一次掉了一块饼干,然后就有蚂蚁爬过来了。

于是带着问题我们通过户外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知道了蚂蚁是标准的杂食性动物,不仅喜欢吃甜的东西,还喜欢吃肉与蔬菜,甚至一些昆虫的尸体。

而当蚂蚁发现食物后会在路上留下一路的气味,召集同伴沿着留下气味的路线去找寻食物,合力将食物搬回巢穴,所以蚂蚁是群集而居的社会性昆虫,它们往往喜欢住在地下或树上的巢里或洞穴生活。

幼儿通过对蚂蚁喜欢吃的食物、生活环境进行猜测、探究、验证,最后发现结果的过程,充分促进了幼儿探究能力的发展。《刚要》中指出:在活动中,教师因更多的培养幼儿对知识主动探究的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Paragraph寻蚂蚁

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草丛里、大树上,我们开展了寻找蚂蚁活动。午饭后孩子们在散步时发现,草丛里好多小蚂蚁,它们在干嘛呢?

小七:“轮胎这里有好几只蚂蚁正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一样,难道它们发现了什么好吃的吗?”

溜溜:“你们快来操场,操场地面的细缝里,有一只小蚂蚁正拖着一块小小的面包碎呢。”

浩浩:“我发现这边的石头缝里有三只蚂蚁好像在排着队爬行呢!”

就在这时......

蔚蔚

我们可以把蚂蚁带到教室里,养在我们的蚂蚁工坊中,看看它们平时是怎么生活的。

好呀好呀,可是我们怎么才能把蚂蚁带回去呢?

浩浩

于是我们的“抓蚁小分队”就此准备就绪:

准备好食物,等待蚂蚁“上钩”。

欣欣:“咦!真有蚂蚁发现了我们放的饼干碎,你看它好像去通知小伙伴了,过来的蚂蚁多起来了。”

丢丢:“我们组的糖果也引来了不少蚂蚁。”

"它们真的上钩了,快用饮料瓶装起来,快将它们放到蚂蚁工坊里去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要有意识地支持、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小朋友们因此通过观察来寻找小蚂蚁的踪迹。

Paragraph探蚂蚁

建筑专家

每当我们在外发现蚂蚁的家时,第一眼看去是一个洞,那蚂蚁的家真的就只是一个洞吗?蚂蚁的家里都有什么呢?

亦可

有储藏间,用来藏食物的。

有休息室,有多功能室。

阳阳

蚂蚁生活在地下,在不起眼的土堆下面,其实隐藏着巨大的地下建筑群,于是幼儿把成功装进罐子中的蚂蚁带回教室,养在了蚂蚁工坊中,除了带回来的小蚂蚁外,我们还引进了一批体型更大的黑蚂蚁,便于幼儿观察蚂蚁在工坊中是如何建造地下家园。

辨别气味

除此之外,我们了解到蚂蚁平时交流是利用触角进行打招呼交流,那它的触角还能做什么呢?

一一:“蚂蚁会用触角传递信息。”

芯冉:“闻气味,它们会用触角辨别气味。”

为了验证小蚂蚁的触角是否能够辨别气味,我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将小蚂蚁放在白纸上,根据小蚂蚁行走的方向,将它的路径用黑色水笔画一条线拦住,看一看小蚂蚁能否冲出重重包围。

实验.1发现

小蚂蚁开始确实会被黑线挡住,并绕开黑线走,但是时间稍微久一点,小蚂蚁会走出黑线。

实验.2发现

小蚂蚁没有被黑线挡住,会疯狂的冲出黑线。

Q

咦?为什么实验结果有差别?为什么有些蚂蚁不会被挡住,有些开始会被挡住后来又冲出来了呢?

原来是蚂蚁的嗅觉很厉害,它通过触角辨别气味、选择方向的。当它闻到黑色水笔画的黑线散发的气味时,它会改变路线,因此蚂蚁会在圆圈里转悠,不过时间长了,真的无路可走的时候,它们就会突破重围了。

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认知,并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幼儿通过适宜的材料进行探索的过程,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中,通过引导幼儿自由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新经验,自然而然地获得了新的认知经验。

Paragraph艺蚂蚁

探索,我们还应适当为幼儿灌输一些适宜的故事,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并帮助加深幼儿的理解。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蚂蚁和西瓜》的故事,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一群小蚂蚁、一块大西瓜通过强烈对比,让整个故事简单而有趣;让我们知道蚂蚁的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多彩;让我们看到蚂蚁那可爱的模样;让我们对蚂蚁有了更深的了解。

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

于是运用我们的手指进行拓印画——有趣的蚂蚁,前期我们一起观察并认识蚂蚁的特征,如触角、身体、六条腿等,了解它们有序、团结的优点。接下来我们用手指制作蚂蚁,瞧!我们做的怎么样?

小朋友总是有那么多奇思妙想:

我用了大拇指和小拇指完成了拓印画,小拇指印的小些是蚂蚁的肚子,因为它太饿了,所以肚子是小的。

蚂蚁很有规则的,他们出去找食物都是排着队的。

Paragraph忆蚂蚁

一次偶然的相遇,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在观察蚂蚁探索自然地过程中,幼儿每天观察工坊中蚂蚁家园的建造进度,了解了蚂蚁的习性感受了大自然的魅力。本次课程的实施,让孩子们在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建构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新经验,从而在有意义而有意思的活动中实现新经验的建构。蚂蚁探寻还在继续,孩子们还将继续发现!

1

END

1

图文:K3班

编辑:晶晶老师

FUNLAND

身心两健乐群慧玩

金水湾?文海幼儿园

KINDERGARTE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fz/5363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