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到底犯了什么ldquo错rdq

顶着中国最大独角兽、本年度全球最大IPO光环的蚂蚁集团(以下简称为蚂蚁),在上市前夕按下了“暂停键”。11月3日晚间,上交所发布公告称,因蚂蚁高管被约谈以及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决定暂缓蚂蚁的上市计划。50分钟后,港交所也跟进发文称,暂缓蚂蚁集团H股上市。蚂蚁暂缓IPO,正引发一场蝴蝶效应。昨晚,持有30%蚂蚁股权的阿里巴巴集团在美股一夜之间市值蒸发亿人民币(约亿美元)。IPO暂缓、迎来新一轮强监管让蚂蚁顺风顺水的日子似乎告一段落了。看似板上钉钉的IPO,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风波?蚂蚁在IPO过程中到底犯了什么“错”?马云炮轰监管是最大的失误吗?口述

王强(企业战略研究者)整理

锋面商业01链式反应蚂蚁IPO暂缓,是舆论风暴引发“链式反应”的结果。首先,马云10月24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在我看来,他所发言的场合非常不合时宜。外滩金融峰会这一场合非常特殊,因为金融监管部门的很多老干部都在现场,中国金融从业者对他们都非常尊重。金融监管部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极大,从金融监管有效性上来说,近20年来历次金融改革,实际上做的很好。监管政策的特点在于“滞后性”,中国金融监管的先进性一定程度上坚守了专业的保守主义。蚂蚁刚好处在上市关键的时期,马云的发言把火点起来以后,便产生了链式反应,激化了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有两个“燃料”:·首先是造富问题,蚂蚁员工人均多万元的激励在当下过于扎眼。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财富盛宴。如果没有这场剧烈的舆论风暴,或许一切也就默默发生就行。但是如果成了众矢之的,那就没有轻易脱身的可能性了。·其次,蚂蚁的套利问题备受诟病。蚂蚁变成“银行之上的银行”,没有受到任何管制,银行为蚂蚁打工。舆论的链式反应激化了监管的行动,先从金融监管部门开始,随后引发证监部门采取行动,最后演化为上交所发布公告暂缓蚂蚁IPO。蚂蚁在科创板IPO本应是一个样板案例,很可惜。02扭曲的估值体系蚂蚁IPO原本是一个类似美团和字节跳动上市的伟大故事,却硬生生被投机者们搞成了华致酒行和趣店附体。导致蚂蚁IPO暂缓最大的失误并不是马云的言论,而是放任投行简单以“市盈率倍数”进行估值,即把盈利和倍数这两个数值的最大潜力挖掘出来,取一个最大的估值。譬如今年上半年蚂蚁是多亿的净利润,以此类推,全年就是多亿的净利润,然后乘以50倍,估值就是这么乘出来的,超高的市盈率也惹来了很多争议。蚂蚁短期越着急提高利润数据,就越有可能触碰高压线。因为蚂蚁的主要盈利业务就是放贷业务。而放贷业务的科技含量并不高,这一领域很难看到真正的创新,并且容易触碰监管禁区。以阿里庞大的电商生态和支付宝的巨大客群,蚂蚁的价值自然在那里,本来不需要那么着急地投机做利润,配合投行玩“忽悠”人的市盈率游戏。亏损上市没什么大不了,并不影响市值,最初的定价略低一些也是回报社会,部分抵消业务垄断所带来的社会损失。蚂蚁的合理估值应该和美团差不多,这样的价位比较合理,即使它利润很少,甚至是亏的,也值这么多钱。03套利的“原罪”蚂蚁IPO暂缓的根本原因在于套利带来的潜在风险被激化。如果蚂蚁没有如此庞大的放贷业务,马云讲话再过分,都不会发生如此强大的链式反应。正是由于蚂蚁套利做放贷业务,为自己埋下了巨大的金融监管风险,这一业务又涉及到证券市场监管的问题。蚂蚁通过与银行合作伙伴联合贷款,即蚂蚁的子公司(主要是两家小贷)与金融机构合作伙伴(主要是银行)共同出资发放贷款,蚂蚁的子公司根据协议约定比例少量出资(这部分出资计入表内贷款),与此同时,蚂蚁全面参与贷款审批、风险管理、还款等流程,并承担贷后管理职责。据悉,蚂蚁从金融机构放贷利息收入中收取30%左右的技术服务费。这部分是蚂蚁利润的最大来源。在放贷业务上,银行会受到各种监管约束,但是蚂蚁在没有监管约束的情形下,贷款规模达到1.7万亿,这很夸张。其中就出现很多的问题,譬如一个小银行给蚂蚁连做联合贷款,助贷以后,银行的钱天南海北地放出去了,这就违反了规定。实际上,银行的放贷业务,有很多合规要求,譬如要见到客户本人、面签等,银行需要自己做风控。在助贷模式下,银行的风控流程被模糊化,变成了“黑箱”。事实上,银行有没有做风控,而是指望支付宝为他做风控,最终变成了大家相互推托风险控制责任。譬如支付宝认为银行在进行风控,银行则会说与跟蚂蚁合作就是因为蚂蚁的大数据资源,这件事从监管原理上就出了问题。但蚂蚁贷款的坏账率远低于银行贷款,这从监管的原理上来说存在问题,出现了“黑箱”。此外,花呗在大力推广自身的“信用卡业务”,即分期还花呗,这相当于抢了银行的蛋糕。蚂蚁在用户支付中拦截银行的流量,直接推广自己的信用卡的业务,同时又不用接受银行的监管。信用卡的蛋糕很大,大约有8万亿市场,消费贷约5万亿,如果放任蚂蚁不管,信用卡的市场都被蚂蚁拿走了。动信用卡市场就是动了银行的奶酪,同时也会引发过度消费的担忧。04重回科技的“正道”?尽管,通过“监管套利”获得上万亿的放贷额,有其不合理之处,过于激进。但是,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要看到支付宝在推进社会进步方面的价值。我认为,蚂蚁还是一家科技公司。IPO暂缓和强监管有助于蚂蚁重回科技公司的轨道,走到正道上。领导们讲了不能“走斜路”,科技公司过度直接做金融,就不是科技公司的方式了,变成用金融公司的方式在做事。科技公司的方式就是去做更多用户端的事情,以及通过技术创新,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对外服务能力,甚至是金融相关的软件能力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譬如提高大数据的应用水平,让金融公司放心的接受你的技术服务、把金融行业数据库真正用AI形成核心风控能力等。不过,蚂蚁的员工、股东和投机者们愿意等吗?它那完美承接自母体的企业文化会允许它放慢套利的脚步吗?目前,在智能金融领域,蚂蚁开了一个坏头。大家过度做金融业务进行套利。现在没有哪家科技公司不做这一业务,腾讯做的相对少一点,其他公司能做的都大做特做,包括、小米、美团等。前几年,京东的金融业务在整体扩张和金融战略上被阿里带着走,堪称“阿里的翻版”。蚂蚁IPO暂缓对他们也起到了较好的警示,还是要回归科技公司的路,真正去创新和创造。对于很多科技公司来讲,金融业务没必要分拆,放在原来母体里就可以了。金融业务真正分拆,需要自身具备独立价值,具有强大的独立业务、技术和创新作为基础。从这一点上来说,蚂蚁有支付宝作为根基性的支撑,具备独立的核心资源,支付宝一定程度上可以独立于阿里。但是对于京东金融这类企业来说,独立存在的价值存疑。半年后蚂蚁会再上市吗?在我看来,这种说法过于乐观。目前蚂蚁暂缓上市带来的后续反应还需再观察,现在评判这个事情为时过早。如果蚂蚁发生重大调整的话,上市节奏将会慢得多,包括上市方式的选择,甚至可能要做一些资产的分割。现在马上就要春节了,春节过后蚂蚁又要考虑到避开风口。此外,蚂蚁受到监管,放贷业务势必将受到影响,业绩收缩也不利于公司上市。而且,造富的问题被曝光这么严重应该如何处理?主管部门是否同意蚂蚁在短时间内上市等……蚂蚁重新上市的问题挺复杂。半年内,蚂蚁在A股上市无望。版权声明:本文系锋面商业(fengmian)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头图授权自腾讯云正版图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wawayuz.com/nwfz/5361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